陳炯明:聯邦憲政實踐者

歷史課本裏的陳炯明,是一個軍閥,一個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個炮轟總統府的劊子手。百年過去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全面了解這位軍閥名人。

自治,聯省,聯邦

陳炯明於1878年生於廣東海豐,原名捷,字贊之,又字競存。他出生的當天,恰逢其父陳曦庭鄉試中榜的捷報亦到,父親遂為兒子起名為陳捷。

陳炯明自幼頑劣異常,但少年時期性情大變,發奮苦學,且溫文有禮,20歲的時候中了清朝的秀才,成為一個書生。但當時的大清朝氣運已盡,帝國的大廈正在傾覆之中,維新思想、革命風潮在廣東正在流行。受新思潮的影響,1906年,28歲的陳炯明到了廣州,求學於廣東法政學堂,成為第一屆學員,兩年後以“最優等生”的成績畢業。

1909年畢業以後,陳炯明任廣東咨議局議員,提出了《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禁絕一切賭博案》等提案。這些提案顯示出了陳炯明深受烏托邦思想的影響,“自治”也成為其一生追求並踐行的理想。

1909年,陳炯明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3月,他參加了黃花崗起義。1913年,陳炯明參加二次革命失敗,流亡到新加坡。當時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並且要求黨員畫押宣誓效忠孫中山個人,陳炯明第一次表現出了他對孫中山的不從,拒絕宣誓效忠參加中華革命黨。

1916年,陳炯明回到廣東發動起義,參加討袁的護法運動,任閩粵軍總司令,占領了閩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在這個不大的地盤上,陳炯明開始了他的自治實驗,那是中國一百年來最重要的烏托邦中的一個。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陳炯明流亡香港,結識了比自己小6歲的精神導師,信仰無政府主義的劉師復。其宗旨是無政府、無宗教、無家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百姓互助合作,沒有貧窮,也沒有剝削。劉師復的描繪,和陳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謀而合,也成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在劉師復的影響下,陳炯明構築了他的“自治”“聯省”“聯邦”三大步驟,他以後的政治生涯,都與這三大步驟緊密相關。他與孫中山的決裂,也源於“自治還是革命”這一路線的沖突。

在閩南26縣這個小小的“閩南護法區”,陳炯明究竟做了些什麽呢?

他建設了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梁、第一條四車道石板馬路、第一個現代公園、第一片城鄉公路網、第一家銀行,還建設了貧民工藝廠、迎賓大旅館,在公園的門口,豎著高大的石碑,四面分別篆刻著“博愛、自由、平等、互助”。

陳炯明的一個大手筆,是在農村設立現代學堂,做到“一鄉一校”。他禁絕了私塾,設立師範學校、普通中學、工讀學校、平民夜校、婦女家政講習所。1920年又增辦了女子師範講習所、女子工讀學校,當年就設立半夜學校90余所。

報紙雜志也紛紛湧現,《閩星》半周刊和《閩星日刊》出現了,《閩南新報》、《閩鋒周刊》、《軍事日報》、《雲中周刊》也先後創辦,陳炯明在《閩星》發刊詞裏寫道:思想一變就會打破舊生活、舊組織,直向進化線上,一起大努力,創造新生活、新組織,達到無國界、無種界、無人我界的境地……

陳炯明還大力延攬全國人才,幫他一起辦教育,並在籌辦大學。

192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發給華盛頓的一份報告中,稱“陳氏……施行各種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極佳,結果人民都感滿意。這令中國人看到,事可辦成,不必需要過度辛勞和重稅”。他還特別提到了漳州寬廣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園、公共菜市場、屠宰場、河堤以及漳廈公路。

在陳炯明卓絕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國的首善之區,閩南26縣成為“模範小中國”,被時人譽為“閩南的蘇俄”。陳炯明也聲名遠播,成為中國的政治明星,也成為廣東百姓翹首盼望的救星。

後來陳炯明走出漳州,進入廣州,他的自治路線圖到了第二步——“聯省”,更大的藍圖已經展開,只待陳炯明大手描繪。

陳炯明在全省92個縣推行自治,到了1921年,全省各縣推行民選縣長、縣議員完成,廣東省議會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聲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陳炯明還邀請陳獨秀到廣東主持教育全局,創立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私立教育也大為發展。1921年,陳炯明創立中國城市史上第一個建制市——廣州市,並設了財政、公安、工務、教育、公用和衛生局長。廣州還開始籌辦市政紀念圖書館、第一公園、公共兒童遊戲場、公共體育場、美術學校,舉辦體育運動會、美術展覽,安裝馬路電燈,還建築了新式住宅小區。每天有上千名清道夫打掃街道,疏通溝渠,還挨家挨戶派發宣傳衛生的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