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開辟現代大學之路(第2/5頁)

由於有傅斯年與蔣夢麟的這麽一說一和,於是,蔣夢麟就落了個“功狗”校長之戲稱。

說起“功狗”,這是有典故的。話說劉邦做了皇帝後,大封功臣,那些出身草莽、沒有什麽文化,卻在刀光劍影中出生入死、提著腦袋南征北戰,為劉邦打下若大江山的夥伴雖說個個封侯拜將,然而名列功臣第一的卻是一個文人——在後方協助劉邦的蕭何!這一下炸鍋了,群情激奮。蕭何憑什麽名列功臣第一?劉邦對他手下這批開國武將說了一段頗有見地的話,他說:“獵狗只有追擒野獸的功能,而獵人卻能指揮獵狗。你們只不過是擒殺野獸有功的獵狗(功狗),只有蕭何才稱得上是獵人(功人)。”這就是蔣夢麟講的“功狗”一詞的由來。

1930年12月,代校長蔣夢麟接任北大校長。蔣夢麟到校視察後,隨即提出“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的辦學方針。根據這個方針北大公布了《國立北京大學組織大綱》,規定北大的職志是“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陶融健全品格”。重建文、理、法三學院,實行學院制,各設院長一名。院長由校長就教授中聘任。改原評議會為校務會議,人員組成與職權同原評議會,必要時可延聘專家列席,所以,校務會實際上是教授會。原行政會議、教務會議仍舊保留,職權不變。推行學分制,要求畢業生撰寫論文並授予學位,追求高等教育的正規化。蔣夢麟接任北大校長後,推行的仍是他當年協助蔡元培時制定的那一套管理模式,只不過突出了他那美國式的“十六字”管理方針和辦事原則而已。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除了管理就看師資隊伍的質量了。蔣夢麟一面將流失的教授請回來,一面延攬大批留學生來校任教,充實師資。他對文學院院長胡適以及理學院院長周炳琳、法學院院長劉樹杞說:“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去做。”蔣夢麟用人繼承了蔡元培不拘一格的好傳統,挑選教師只看學術上的貢獻。如錢穆沒有高學歷,國學水平卻很高,蔣夢麟毫不猶豫地將其請到北大當教授。猶如當年蔡元培延請梁漱溟。在蔣夢麟的誠摯待人下,20世紀30年代的北大聚集了一大批學有專長、業有專攻的專家、教授,北大成為人才薈萃之地,這就保證了北大的整體教學水平。

為了促使教學科研的健全發展,對蔡元培執掌北大時期形成的“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蔣夢麟堅持不變。在“大度包容”的方針下,自由主義傳統得以延續下來。他對全校同仁宣告:“我們當繼續不斷地向‘容’字一方面努力。‘宰相肚裏好撐船’,本校‘肚’裏要駛飛艇才好。”

蔣夢麟以自己的淵博學識和精明幹練,在那段艱苦歲月裏,克服重重困難,小心翼翼地把握著北大之舵,竭智盡能,把希望之舟平穩渡過驚濤駭浪,二十年如一日,終使北大的教學與科研水平穩步提升,達到了北大歷史上的最高峰,為當時北平國立八校之首。到抗戰前北大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對此,蔣夢麟十分謙遜地說:“我在北大工作二十幾年,主持校政十七年,但知謹守蔡校長余緒,把學術自由的風氣,維持不墮。”又說:“我自到北大後,始終得到適之、孟真的全力幫助,方才有北大的發展。”

“郭子儀第二”

在蔣夢麟的教育理念中,青年學生一般不應該介入現實政治,現實政治是成年人的事情,青年學生的根本目標是將自己培養、造就成有知識、有能力的有用之才,以供國家驅使。只有當現實政治實在慘不忍睹,成年人太不負責任的時候,青年學生利用自己的熱情,出而喚醒民眾,昭示天下,達成此目標即應返回教室,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荒廢學業,放棄其自身的職責,自壞國家將來之幹城。

至於成年人的責任,蔣夢麟在當北大校長那些年裏,從來未敢放棄,並以北平文化界領袖的身份沖鋒在前,以致引起日本軍方的關注,並將之列入應予逮捕的黑名單。1935年11月29日下午,日本憲兵徑直來到北大校長室,“邀請”蔣夢麟到日本駐防軍司令部“解釋”其反對日本的事情。蔣夢麟本著“臨難毋苟免”的古訓,答應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去。

當蔣夢麟將這件事告訴家裏的時候,有朋友勸他不要去日本軍營,聽日本人到北大來逮捕好了。但是,他們敢嗎?然而考慮再三,蔣夢麟依然決定單獨前往,在天黑以前抵達設在東交民巷的日軍司令部。

蔣夢麟獨自前往,顯然出乎日軍的預料。日軍大佐說:“我們司令請你到這裏來,希望知道你為什麽要進行大規模的反日宣傳?”邊說邊遞給蔣夢麟一支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