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下的芻議(第3/3頁)

衛方已經走過十一大道,他才折回東行,這時天已微明。他知道本身自己決定為美國公民,不可能與自由的宗旨作對。可是他覺得不顧其他國家的歷史與社會背景的推行自由為不合實際。自由是一個極為廣泛而抽象的名辭,在古今中外一向就為人濫用。今日亞洲諸國除舊布新,只能根據自由平等的大原則之下,讓他們各自發展他們的國家性格,不能由外界幹涉,使他們的群眾運動,變成一個四不像的改革(unstructured form)。次之則以美國的尺度衡量亞洲,往往做得文不對題。今日美國公民享有之自由乃是社會分工合作進展到某種程度,法律賦予各人權利與義務之一種保障,包括各種特殊情形,並且仍在流動狀態之中,也仍在不斷地修正。要是其他國家的經濟條件尚未發展到這種度,就要實行同樣的自由,首先就費力而不討好,萬一僥幸讓有些人獲得如此之自由,他們即將之翻轉為特權。刻下很多華裔青年,接受諸般誤解,生活沒有宗旨,甚至走私販毒,結成犯罪之幫派;即是今日華爾街證券市場之舞弊,已有華裔參加,這都是他四十年前初來美國之所無,難道這不是濫用自由的例子?

等到車站將各種鏈條撤除,各處門窗店鋪大開的時候,他到阿莊力克公司的櫃台上買了票,順便又去隔壁不遠一家點心店,買了一塊黑草莓蛋糕,他的早餐。這店裏卻無去咖啡因之咖啡,於是他又從自動樓梯上了一層樓,那裏有一處小食店,在那裏購得他要的飲料。掌櫃的女店員是亞洲人,看樣子也是華裔。

“六毛五分錢,”她說。突然,她看到衛方手裏的紙袋,內盛黑草莓蛋糕,乃樓底下店內之物。“喂”,她指著這袋向衛方警告,“你不能在我們店裏吃這些食物!”

原來這店裏也有它自己的點心,也有空桌子讓顧客憑站著吃早點。當然它有權力拒絕來客用他們的家具,去幫助樓底下的競爭者賺錢。衛方很誠懇地解釋,咖啡與點心都準備在巴士上用。

他又買了一份《紐約時報》,才匆忙地奔去樓下的候車室。他左手抓著兩個紙袋並報紙,右手拇指穩定著掛在肩上的行李袋,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的乃是阿莊力克的汽車票。如此他可以及時站入乘客的行列中去,用不著掏腰包。

他已經站在慶士頓和紐普茲的乘客陣容裏了,可是他還是想著東方與西方,美國和亞洲。

這中間之不同已經展開成為一種宗教問題。清教徒在麻省登陸已經快四百年,今日很多的美國人,已不常到教堂去做禮拜了,可是“我的良心只有神知”的觀念卻已經透過三百多年來無數的歷史事跡轉化而成一種社會力量,把持這種觀念的人,當然要盡力保衛各人的獨立人格,因之將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發展到最高峰,這也是使衛方在年輕時代醉心於美國之一大主因。可是這種想頭也容易使各個人所想象的宇宙限於自身的人身經驗。在今日一種帶收縮性的世界裏,這樣的宇宙觀是否合適,甚成疑問。

當司機開始收票,乘客每六七秒鐘向前走一步時,他更猛省地記起,他想發表的意見不易被人接受。“什麽,”他可以預算到對方反應,“你打算傳播東方及集體性的哲學(philosophy of collectivism)?”

衛方無意傳播東方之集體性的哲學,他只希望這樣一個世界能夠依然存在。這也沒有超人的見解,他想今日之資深公民必有很多與他有同樣的想頭。他為人父已二十多年,曾看到不少的美國父母帶著他們的子女,去參加小狐童子軍cub scouts、芭蕾舞、幼年棒球隊、軟式棒球隊。縱使他們都是個人主義者,又縱是他們都不明言,總也不能離開一個心有同感。

現代的中國人,很少的會以贖身超度(redemption)的觀念,或因個人與神之特殊關系之下祈求永生。可是據他所知,一種父以子繼、兄以弟繼的傳統卻仍然壯盛。換句話說,他們都在血緣關系中祈求永生。如此則必須現有的一個世界依然存在,於是也必須延長擴大個人的宇宙觀。這種想法是否可以與西方的個人自由主義並存?他希望如此。

他衷心地希望如此。在二十四時之內,兜了一個大圈子,走了五百多英裏路,看到了數十年沒見面的老朋友,當然內中仍有不少個人的想法,只是始終沒有忘懷這樣的一個念頭。

1990年7月《廣場》第二期

1990年9月15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