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劍橋(第3/3頁)

李博士不能反對新潮流。他在半個世紀之前即鼓吹中國科技獨到的地方,在舊世界觀的環境裏不免孤掌難鳴。他又倡言中國之走上社會主義之道路無非想避免歐洲工業化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於是極表同情,在當日也有離經叛道的傾向,不能見容於主流。凱思餐廳有前任院長之油畫像,個個都是歐洲學生服的裝束,獨有他的衣飾為中國式之長袍,紐扣在右肩。他在凱思院長任內首讓學生列席院務會議,也等於承認平民參政。

可是這次來劍橋看到李公以九十高齡靠手攀椅來往,目力也已衰退。我自己也已由中年而入暮年。以前來此六次,今後尚有第七次與否至為可疑。所以和內子去以前租賃的房屋處巡視一次。我們也記得當日剛到英國,五歲的孩子突發高溫,無藥可施,又因為英國醫藥已社會主義化,也無醫生外診,因之終夜徘徊,幸賴李公令他的高足也是凱思校友白樂地醫生(Dr. Brody)來訪,才頓釋疑懼。凱思附近的小菜場與谷米市場為鄰,也是我讀書有疑難時走步思量的地方,這次也追蹤往跡走馬觀花地巡視一周。再回頭入凱思校園,看得一切如舊,內中之整飭且勝於往日之經濟低潮時。樹下之薔薇花也盛開。只有K-2學士室為李約瑟博士和李夫人魯桂珍博士研討中國古籍的地方,門扉深鎖。從窗戶上透視過去,則文具紙張若幹古籍及舊時影片俱在,並有懸額大書“人去留影”四字。我不敢自作多情,說什麽到此躊躇不能去,可是也不願再逗留。回想我們恣意翺翔於空間已算是得天獨厚,十八年間前後來此六趟已是緣分不淺。當然不能再奢望時間也為我們駐留,或者我們與八百年的劍橋同壽了。

1990年10月11日《中時晚報》時代副刊

1990年10月13日《時報周刊》二九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