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一 【玄學家與孔子】

西漢末東漢初之際,為緯書及讖書最盛行之時代。古文經學家不用讖緯,使孔子反於“師”之地位。此後更進一步之反動,為道家學說之復興。蓋在古代思想中,道家最注重自然主義。所以東漢及三國之際,道家之學說又漸占勢力。如王充《論衡》中,即有道家學說,上文已詳。自王充以後,至南北朝時,道家之學益盛。道家之學,當時謂為玄學。《晉書·陸雲傳》(《晉書》卷五十四)謂,雲本無玄學。嘗夜暗迷路,趨至一家寄宿。見一少年,共談《老子》,辭致深遠。向曉,始悟宿處乃王弼家。自此談《老》殊進。《南史·王儉傳》(《南史》卷二十二)謂,宋時國學頹廢,未暇修復。宋明帝置總明觀。設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又《儒林傳》(《南史》卷七十一)謂,伏曼容善《老》、《易》,宋明帝以方嵇叔夜。常與袁粲罷朝相會言玄理。又嚴植之少善《老》、《莊》,能玄言。又太史叔明,少善《老》、《莊》,尤精三玄。所謂三玄者,《顏氏家訓·勉學篇》謂系《老》、《莊》、《周易》。蓋經王弼之注,《老子》與《周易》,皆已為同類之書矣。

所須注意者,即此等人雖宗奉道家;而其中之一部分,仍推孔子為最大之聖人,以其學說為思想之正統。如《世說新語》雲:

王輔嗣弱冠詣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耶?”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於有,恒訓其所不足。”(《文學篇》,《世說新語》卷上之下,《四部叢刊》本,頁十一)

又雲: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問齊由何字?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耶?”曰:“齊許由。”問齊莊何字?答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耶?”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曰:“聖人生知,故難企慕。”公大喜小兒對。(《言語篇》,《世說新語》卷上之上頁三十五)

此皆以孔子為最大之聖人者也。不過此時即以孔子為最大之聖人者,其所講孔子之學說,已道家化而為另一派之經學矣。《晉書·阮籍傳》曰:

(阮瞻)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晉書》卷四十九,同文影殿刊本,頁五)

孔子與《老》莊“將無同”,乃當時一部分人之見解也。

二 【何晏、王弼及玄學家之經學】

三國時,何晏、王弼,對於道家之學說,頗能作較有系統之講述。《三國志·曹爽傳》曰:

晏,何進孫也。(裴注雲:“晏字平叔。”)母尹氏,為太祖夫人。晏長於宮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十篇。(《三國志·魏志》卷九,同文影殿刊本,頁二十四)

《晉書·王衍傳》曰: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而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晉書》卷四十三頁十四)

何晏《道論》曰:

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夫道之而無語,名之而無名,視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則道之全焉。故能昭音向而出氣物,包形神而彰光影。玄以之黑,素以之白,矩以之方,規以之圓。圓方得形而此無形,白黑得名而此無名也。(《列子·天瑞篇》注引,《列子》卷一,《四部叢刊》本,頁二)

何晏《無名論》曰:

夫道者,惟無所有者也。自天地以來,皆有所有矣,然猶謂之道者,以其能復用無所有也。……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運,聖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道本無名。故老氏曰:“強為之名。”仲尼稱堯“蕩蕩無能名焉”,下雲“巍巍成功”,則強為之名,取世所知而稱耳,豈有名而更當雲無能名焉者邪?夫惟無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然豈其名也哉?(《列子·仲尼篇》注引,《列子》卷四頁二至三)

《老子》言“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何晏《道論》,即發揮《老子》此言。惟道為“無”,非具體的“有”,故能遍在群“有”,惟道為“無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惟其如此,故“天地以自然運,聖人以自然用”。萬物皆自然而然,此即“無”之“無為”也。此所以“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也。惟其無為,故能無不為;惟其無不為,故“無”乃“開物成務,無往而不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