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第4/7頁)

康節雲:

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觀物內篇》,《皇極經世》卷十一之上,頁一,《道藏》七一八)

太剛,太柔,少剛,少柔,如何生出,此未明言。依康節之邏輯推之,則“動”與“陽”與“剛”之象皆為―;“靜”與“陰”與“柔”之象皆為--。合第二層與第一層觀之,則見動方面動中有靜。故第三層之屬於“動”方面者,可以有“靜之大者”之“太陰”與“靜之小者”之“少陰”。依同理則靜方面亦靜中有動。對此方面亦可曰:動之大者謂之太剛;動之小者謂之少剛。靜之大者謂之太柔;靜之小者謂之少柔。

康節亦言“太極”。曰:“道為太極”(《觀物外篇》上,同上卷十二之上,頁三十六);又曰:“心為太極。”(同上)又曰:

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下交於陰,陰上交於陽,四象生矣。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於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故曰:分陰分陽,叠用柔剛,易六位而成章也。十分為百,百分為千,千分為萬。猶根之有幹,幹之有枝,枝之有葉。愈大則愈少,愈細則愈繁。合之斯為一,衍之斯為萬。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長之,巽以消之。長則分,分則消,消則翕也。(《觀物外篇》)

康節又雲:

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觀物外篇)下,同上卷十二之下,頁二十三)

又雲:

太極不動,性也。發則神,神則數,數則象,象則器。器之變復歸於神也。(同上)

太極不動,是性也。發而為動靜,是神也。代表兩儀之一及--,及四象之 , ,……及八卦之,……是象也。一,二,四,八等是數也。天,地,日,月,土,石等是器也。康節雲:

神無方而易無體。滯於一方,則不能變化,非神也。有定體則不能變通,非易也。易雖有體,體者象也。假象以見體,而本無體也。(《觀物外篇》下,同上卷十二之下,頁十七)

“器”即特殊的事物,即所謂物也。“器”與神不同之處,其一即是“器”是決定的。如此物既是此物,即不能是彼物。所謂“滯於一方”之“定體”也。故《易》只言象,“假象以見體”。蓋象為公式,而特殊的事物,則依此等公式以生長進行者也。康節之圖,皆所以表示事物生長進行之公式者也。

(二)先天圖及其他圖

“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六十四。”此數也。一至八之數所生之象,即上圖所表示。八至六十四所生之象,若以圖表示之,即為六十四卦次序之圖;其圖(《宋元學案》引)如下:

上述經世衍易圖,若將橫排之八卦,自中間斷之,復將此兩半各折成半圓;更將此兩半圓,合為一圓,即得先天八卦方位圖,或名先天圖。其圖(《宋元學案》引)如下:

所以名為先天圖者,因此圖所表之八卦方位,與《說卦》所說不同。(參看本篇第三章第四節)故康節以此為伏羲之先天八卦,而以《說卦》所說之八卦方位,為文王之後天八卦。

若將六十四卦次序圖橫排之六十四卦,自中間斷之;復將此兩半各折成半圓;更將兩半圓,合為一圓,即得六十四卦圓圖方位圖。其圖(《宋元學案》引)如下(見第171頁):此圓圖即先天八卦方位圖之更詳密者,代表一切事物生長進行之公式。如就一年四時之變化言,則六十四卦圓圖中復之初爻,為一陽生,即冬至夜半子時也。陽東行至南方之乾,即於時為夏。此時陽極盛,而陰亦即生矣。此圖中姤之初爻,即為一陰生,於時即夏至也。陰西行至北方之坤,即於時為冬。此時陰極盛,而陽亦即又生矣。此即漢人所為卦氣之說,而漢人所說十二辟卦,亦恰皆依序排列。(參看本篇第三章第五節)就一事物之成毀言,以一花為例。復為花之始開,乾為盛開。姤為花之始謝,而坤則為花之謝。一切事物有成即有毀,有盛即有衰,皆依此公式進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