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士彟之死(第6/12頁)

武士彟終於贏得李淵信任。但他明白,獻書還不夠,若想在李淵心中占據一個重要位置,必須立下實實在在的功勞。

立功的機會很快就有了。隨著舉兵陰謀進行,太原日益流傳突厥要來侵犯的消息,吏民上下惶恐不安,於是李淵就打著抗擊突厥的旗號名正言順征集兵馬。可隨著部隊人數增加,王威也漸漸瞧出破綻:“為何唐公征的兵都交給長孫順德、劉弘基那幫朝廷通緝之人統領,卻不撥給我這個副留守一兵一卒?”王威心生疑竇,便與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商量要抓捕長孫順德,徹查此事。關鍵時刻武士彟行動了,誠惶誠恐出言勸阻:“長孫順德雖是戴罪之身,卻是唐公賓友,況且他們本為宮廷宿衛,是因逃避兵役才獲罪的,若這次能敵退突厥,何愁功不抵過?天子南渡叛賊四起,太原北有突厥東有反民,乃國之重鎮,您二位與唐公共擔大任,應精誠相依。今兵戎告急,徹查此事必與唐公結怨,對軍情大為不利。請兩位三思啊!”王威不住點頭,覺得這話有理,更相信這個滿臉誠懇的部下是全心為他著想,徹查之事就此作罷……於是大業十三年五月李淵成功舉事,王威、高君雅身首異處;武士彟卻搖身一變,成了大唐首義的功臣。

不過要真正富貴,還有艱難的路要走。太原起兵那一刻起,武士彟乃至整個武氏家族的生死榮辱都寄托於李淵,武家四兄弟一並投身軍營,經商賺來的錢也盡數獻出充作軍餉,所有賭注盡數押上,一定要讓這條龍真的升天!他得到的第一個官是鎧曹參軍,負責管理軍械。軍備供應關乎勝敗,擔子不輕,可對武士彟而言卻得心應手。他沒有馳騁疆場的勇力,沒有運籌帷幄的智謀,但他從不需要這些,他靠的是農夫的踏實耕耘與商人的精打細算,掌管軍輜再合適不過。唐軍能迅速襲破霍邑、奪取長安,固然是將士奮戰之功,也不可忽略武士彟的幾分汗水。

兵進長安掌控隋都,他因功受封壽陽縣公,食邑一千戶,並獲得一座長安的宅邸;隋煬帝死後,李淵廢隋恭帝自立為君,他晉封義原郡公,增邑千戶,並被賜予“太原元謀勛效功臣”頭銜,升任庫部郎;沒過兩年又以優異政績晉升工部尚書,兼領關中十二軍之一的井鉞軍,官居三品、位列八座、督率府兵。不過武士彟心裏清楚,雖然他受皇上寵信、雖然他頭頂功臣頭銜、雖然他勤勤懇懇與人為善,可在關隴士族出身的同僚眼中依舊屬於異類——武家只是亂世而起的暴發戶。

數百年來傳承的門第觀念桎梏著官場,武士彟為此而煩惱。不過就在他任工部尚書期間,恰逢朝廷修訂律令。對他這個木材販子出身的人而言,能參與編訂國家法典何等榮耀?他廢寢忘食地工作,即便家鄉噩耗接踵而至也未能使其動搖——他有四個兒子,卻在武德五年由於疾病連喪二子,轉年結發之妻相裏氏也因悲傷過度染疾而亡。武士彟把悲痛埋在心底,依舊將精力投入到法令修訂上,甚至沒有回鄉為妻兒理喪。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大唐開國以來第一部法典《武德律令》編纂完成,有功之臣皆盡封賞,武士彟也因此晉封應國公。

慶功宴後李淵單獨召見了他,一見面就褒獎道:“愛卿忠節有余,去年兒夭、今歲婦亡,長安文水相距不遠,你都未去理喪。因公廢私,乃臣子典範。”武士彟恭敬謙辭:“為國盡忠理當如此。”

李淵擺擺手,和藹微笑道:“有良臣而不加賞,何以勸善?大丈夫不可無妻,況愛卿爵至國公,後堂不能缺少命婦。隋之納言楊達,德才兼備品行高潔,今雖亡故,尚有一女待字閨中。此女知書賢明,可以輔德,秦晉之匹無以復加!愛卿若有意,朕為你主婚,迎娶此女續弦。意下如何?”

武士彟驚得笏板掉落在地,竟忘了自己置身皇宮大殿,眼前浮現出二十年前的情景:營建東都的工地上,官員士兵眾星捧月般簇擁著楊達馳馬而過,他卻遠遠擠在商賈工匠的人堆裏,渾身臭汗,似鵝鴨般抻著脖子爭睹宰相風采。人家在天上,自己在泥裏……如今卻要與人家女兒結為夫妻,而且是皇帝做媒,這不是做夢吧?醒過神來的武士彟匍匐在地,不知給李淵磕了多少個頭、喊了多少聲萬歲。

這場婚禮引得滿朝文武無不側目——寒門出身的武家迎娶弘農楊氏之女,男方由皇帝主婚,女方是皇帝之女長廣公主主婚,禮聘出自內帑,滿朝上下誰曾有此殊榮?四十八歲的武士彟生平第一次感覺揚眉吐氣,他身著光鮮的新郎禮服,盡情享受著關隴同僚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