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士彟之死(第5/12頁)

官府的鞭子把武士彟抽醒了——雖然他富甲一方,可在世人眼中依舊鄙陋。士農工商,他永遠是最下等,哪怕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在世人看來他依舊是靠投機取巧致富,一身銅臭味。

於是武士彟做了人生中第二筆大買賣,不在都市,而是在軍隊。隋煬帝兩度遠征高麗失敗,不但引起楊素之子楊玄感叛亂,苦於賦稅兵役的農民也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調遣軍隊四處鎮壓,武士彟便在這時投身軍隊,憑著踏實肯幹的精神,更依靠八面玲瓏的性格和殷實的財貨,獲得鷹揚府隊正之職,隸屬於武賁郎將王威。

雖只是統領五十個士兵的小角色,可對於而立之年才踏入仕途的人來說已很不容易。武士彟不會就此罷休,在恭恭敬敬侍奉上司的同時,也努力讀書廣交朋友。他堅信,改變命運的機會終將降臨。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為了鎮壓農民軍,朝廷任命右驍衛將軍李淵為太原留守;王威調任太原郡丞,擔當其副手,武士彟也隨之到太原。李淵乃西魏八柱國之一太尉李虎之孫,世襲唐國公,其母獨孤氏是隋文帝獨孤皇後的姐姐,身份尊貴至極。武士彟一心往上爬,有幸結識此等大人物,自然竭力逢迎。

然而就在他千萬百計接近李淵的過程中,漸漸嗅到詭秘氣息。這位太原留守經常與裴敘、劉文靜等自詡不得志的官員徹夜長談,他府裏幕僚劉弘基、長孫順德是朝廷通緝之人,連他兒子李世民也揮金如土,大肆結交附近豪強。種種跡象似乎都指向一個目的——謀反!

武士彟大為驚駭,但憑著商人的敏感他又看到了暴利。楊隋社稷風雨飄搖,叛亂層出不窮,朝廷漸漸無力招架,隋煬帝南下江都放任中原不管,堪稱中流砥柱的大將張須陀都被瓦崗軍擊殺了,改朝換代是早晚的事。李淵官高爵顯、雄才大略,倘若他舉兵自立,世間誰是敵手?河北竇建德不過一介農夫,瓦崗軍李密與洛陽王世充相互牽制,隴右薛氏父子地處偏遠,他們誰比得上李淵?商人老祖宗呂不韋算過一筆賬,耕田之利不過十倍,珠玉之贏獲利百倍,若立國家之主得利無窮。這才是一本萬利的大買賣啊!

武士彟怦然心動,固然參與叛亂風險極大,但這筆買賣若能順利做成,仕途光明福及子孫;不過要取得李淵信任、融入那個密謀圈子也不容易,畢竟他是郡丞王威的屬下。而王威與另一位副留守高君雅名義上輔助李淵,實際是煬帝的耳目。從王威帳下轉投李淵,等同於叛主投敵,談何容易?

他想方設法尋找機會,終於有一次李淵自王威的營帳議事出來,他不失時機湊過去:“卑職昨晚做了個奇怪的夢,與唐公您有關。”

“你還信這等神神怪怪的事,什麽夢啊?”李淵從沒把這個商賈出身的小官夾在眼裏,只是出於禮貌敷衍著,腳步都沒停。

武士彟亦步亦趨緊隨在後,低聲道:“卑職夢見您坐騎蒼龍直上九天,左手托日,右手攬月……”

“嗯?!”李淵定住了,慢慢回過頭,臉上掛著微笑,“你胡說些什麽?無稽之談!”他身份高貴,相貌卻不出眾,滿臉皺紋如刀刻一般,笑起來愈加明顯,隋煬帝曾譏諷他是“阿婆面”。

武士彟面對這張“阿婆面”,胸口怦怦直跳。他料想李淵會有所戒備,好在早有籌謀,於是不緊不慢接著說:“千真萬確。我不僅夢見您乘龍上天,您身邊還有不少文武護駕。就連卑職我……我也攀著龍尾跟您飛了上去。”

李淵臉上閃過一絲詫異的神情,卻一瞬即逝,打趣道:“你真會說笑,你可是王威的部下,怎麽跑來奉承我?”

“卑職並非諂媚,實是對唐公仰慕已久,早有追隨之意。或許正因如此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哈哈哈……好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李淵仰面大笑,拍拍他肩膀,“你這人挺精明,不過越精明越要懂得慎言,這個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萬不能告訴旁人。”

武士彟誠惶誠恐連連點頭。雖然這番交談遠遠稱不上推心置腹,但只要給李淵留下個印象,第一步就成功了。不久武士彟以省親為名向王威告假,回到家鄉他立刻吩咐行商的夥計搜集兵書,把田穰苴、孫武、曹操等人的兵法網羅到手,與一群通曉文墨的族人晝夜苦讀摘錄精要,匯編成一卷博采眾家之長的兵法節略,返回太原進獻李淵。

當李淵手握這卷奇書時再不是那副阿婆面孔,他一臉鄭重,雙眼迸射出興奮的光芒。韜略乃戰場之本,籌舉大事之人豈會不關注?他詳細翻閱半晌,又上上下下審視武士彟一番,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當與君共富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