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換太子,根除隱患(第8/12頁)

武家子侄沒那麽深的心機,頭一遭被人高看,一個個受寵若驚,忙作揖還禮,倒把李津嚇得不輕,連連躲避,擺手道:“列公皆四品貴人,我既是下屬又是晚輩,您們這是折煞我等啊!罪過罪過……”元慶等人全然忘記現在的身份,自知露怯,臉上立刻羞紅,楊夫人也不禁搖頭。

李津卻還是那麽喜笑顏開:“今日乃夫人家宴,晚輩不請自來不便多擾,改日家父一定親來拜望。另外……”說著他朝外招呼,見四個家仆模樣的人將兩口大箱子擡至院中。

眾人不明所以:“這是……”

李津越發訕笑:“這兩箱錦緞乃是賀禮,列位國戚方至京中,恐還有不少家事料理,這就算是我父子一點兒心意吧。還望夫人和列位國戚莫嫌簡薄。”

楊氏有些錯愕。一者她沒想到李義府公然送禮;再者李義府原非豪門子弟,當初夜覲天子首倡廢王立武,皇帝賞他一斛珍珠便高興得上躥下跳,如今當上宰相還不到倆月已這般闊綽,看來沒少撈錢啊!但楊氏的錯愕只一瞬,她久歷官場,尤其年少時曾親見親聞先朝宰相楊素、宇文述的斂財手段,也不把這當成什麽大事;再說李義府能當宰相還不是因為趁了改易中宮這陣東風?若不是自己女兒要當皇後,何以能內外勾結扳倒長孫無忌?她母女吃了這麽多年苦,得點兒回報難道不應該?想至此楊夫人點頭一笑,只輕輕說句:“承令尊美意。”便把兩箱禮物視為理所應得的東西,毫不客氣地收下了。

李津笑眯眯拜辭而去,楊氏望著瞠目結舌的武家子侄更加得意,手指兩箱禮物炫耀道:“看看!宰相尚要向我道賀,聽見人家說的話沒有?天下人都尊仰老身,偏爾等有眼無珠,不把我母女放在眼裏。你們這些不肖之徒真是僥幸,不知哪輩子修來的福分。讓你們沾了我母女的榮光,難道不該好好感謝我母女嗎?”

話說到這個地步,武家子侄就是再放不下面子也得表態。武元慶又顫顫巍巍跪下了:“母親教訓的是,我等皆是托妹妹……不!皇後娘娘和您老人家之福才有今日,您老的恩德天高地厚。”其他人也灰頭土臉跟著附和。

唯獨武順大模大樣在旁坐著,見這幫人逆來順受的樣子大感滑稽,不禁掩口而笑。楊夫人平素吃齋念佛,還算通情達理,卻因為當年受他們的窩囊氣受多了,今日終於能還以顏色,什麽佛經法理全忘了,竟有些得理不饒人:“天高地厚如同再造,是真心話嗎?就是養一窩狼崽子也比你們有良心。方才當著外人的面還丟我的臉!丟我的臉事小,別忘了你們是皇後的親戚,丟皇後的臉、朝廷的臉事大!你們這群鄙陋之人見過什麽世面?一群不爭氣的東西!”

她再三訓斥奚落,不少人臉上已有不忿之色,多虧武元慶能忍,又世襲國公得利最大,笑嘻嘻哄道:“母親說得對,我等於心有愧,今後一定改過自新,時時處處孝敬您老人家。”

“孝敬?我可不指望你們孝敬,怪只怪我沒生下個兒子,憑你們不過是煮沙成飯、畫餅充饑。但凡你們念著皇後娘娘的好,將來多為娘娘著想,我就阿彌陀佛燒高香啦!用飯吧。”總算正式開席,武家子侄礙於情面紛紛向楊氏敬酒,可楊氏還是忍不住冒出幾句抱怨話。也是她年歲大,未免有些嘮叨,車軲轆話來回說。武元慶忍氣吞聲,一直哄著、勸著、順著。

不過元慶能忍,一旁的武惟良卻忍不下去了。

武惟良原本擔任下州長史,官階正六品下,在武家子弟中官職最高,或許是見的世面較多,見地也比其他人深。如今他猛然升為四品少卿,連他弟弟武懷運也擢為淄州刺史,官升得倒是不慢,但他心裏總覺得不踏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皇親國戚固然榮耀,但樹大也招風啊!遠的不說,王皇後一家原本也風風光光,現如今呢?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就連死去多年的皇後之父王仁祐也被削去爵位,一家子改姓“蟒”,媚兒妹妹做事也太絕了吧?你這般作踐人家,別人又該如何看待咱家呢?

他本就暗懷三分憂慮,想著吃完這頓飯早些休息,明天一早動身趕往始州,找弟弟武懷運商量一下今後怎麽跟同僚處關系;哪知這頓飯簡直吃不下,這位叔母趾高氣昂絮絮叨叨,說出的話能把人噎死!他實在不喜,加之幾杯酒下肚激了血性,終於按捺不住。

“叔母!”武惟良猛然站起身,打斷楊夫人的牢騷,“您老過分了吧?即便我們當初待您不夠好,您也不能把我們說得如此不堪啊!不錯,我們的確沾了娘娘的光,可我們入仕是靠祖上恩蔭,身為功臣子弟自當如此,娘娘當初不也因為是功臣之女才有機會入宮嗎?好歹我們武家為大唐立過功勞,一門三公爵,至今還承襲爵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