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北方中國的地方控制(第2/13頁)

與蒙古土人的聯盟至關重要,因為孟喬芳驅逐李自成後,立即遭到仍然留在陜西省內的許多軍隊的激烈反抗。其中最大的,是一支裝備精良的近7萬人的軍隊,由一個名叫孫守法的前明朝副都統指揮。孫守法為陜西人,智勇超群,他在西安南部的終南山上建立起一個小小的忠明政權。1645年5月底6月初,他奉明室秦王的第四子為漢中王(漢中是終南山西南地區的治所)。孫守法麾下的副將賀珍也是前明將官,他率領3000義勇從終南山出發,渡過渭河,進攻鳳翔府。復明黨進攻鳳翔得勝後,許多人紛紛響應,揭竿而起,武裝反對新地方當局。孫守法的新盟友中最強大的是武大定,他從前統帥明朝在六盤山區的固原駐軍。孫守法相信只要有武大定的幫助,就可以奪取只有700清兵的防守薄弱的省府。1646年1月底2月初,忠明分子下西安東南山地前來圍攻省城。可是2月20日,由孟喬芳親自指揮的一支援軍出人意料地趕到了。孟總督突破了孫守法防線,進城安輯官民。他留何洛會守城,自己則先以新近招降的漢軍小心地從兩翼側擊忠明武裝,然後用八旗兵發起猛烈的正面攻擊。成千的忠明分子被殺了,余眾四散逃跑。

孟喬芳的部將追擊潰逃的義軍。李國翰率部東進,殺死了來自渭南的由一裨將率領的1000多名義軍戰士,並越過山西蒲州附近的邊界,攻擊劉文炳的義軍隊伍;何洛會則向北追殺西安起義的其他殘部。這位內大臣在追擊中長驅深入山西,1646年4月25日,在大同附近的山陰擊敗光山伯劉體純。這一戰役後,何洛會聲稱斬殺義軍2.2萬余人,包括復明領袖孫守法。可是,孫守法那時實際上正躲藏遠在南面的興安附近的山裏。在那兒,孫守法與已經占山為王的當地寨主結為同盟,在武大定等人幫助下企圖東山再起。然而,孫守法還未能得手,孟喬芳就訪得了他的行蹤。一支騎兵找到了他的營地。雖然據說孫守法擊斃數十人,清兵最後還是圍殺了這個反清領袖。孫守法的頭顱被帶回西安,但是他的死既沒有導致其部隊的離散(武大定暫時逃入四川,然後在固原建立反抗基地),也沒有給東南部帶來和平(賀珍繼續與長期控制那一地區的土寇諸寨結盟抵抗)。

在孟喬芳的領導之下,清朝幾支不同的軍隊已成功地集結起來了,成為一支統一的配合默契的勁旅。這樣一支勁旅在共同作戰時幾乎無堅不摧,正如陜西戰役的節節勝利所顯示的那樣。但如果分散軍隊,讓他們離開集營的城市去擴大對鄉村的控制,收效卻微乎其微。何洛會雖能把賀珍主力趕出延安與西安之間的鄉村地帶,但劉文炳仍然輕而易舉地逃避捕獲近一年之久。他帶著他的1000人馬“往來狂逞”,煽動其他土寇反抗當地政府,“聲勢愈熾”。

當何洛會試圖在西安北部和東部肅清反叛之時,孟喬芳的其他兩名將領承擔起維護清朝對陜西西部統治的任務。劉芳名和馬寧有不少共同特點:這兩人都是寧夏人,都曾是甘肅的前明戍將,現在則是隸屬於漢軍正白旗的清朝將官。總兵劉芳名和副將馬寧首先進兵固原,並迅速攻占了它,將武大定趕出城去。然後他們移兵鞏昌,官道從鞏昌彎向西北,前往黃河與甘肅走廊。就在鞏昌,傳來消息說寧夏守卒在北部發動兵變,殺死了巡撫焦安民。劉芳名立即帶兵親往寧夏,發現叛變者是由他們的兩名副將王元與馬德所煽動的。劉芳名假裝默許既成事實,委派馬德任鹽池主將。此地今在寧夏,沿長城與內蒙古的毛烏素沙漠相對。但實際上,劉芳名意在對兩個叛將分而治之。一當馬德離去,劉芳名就故作信任,打消了王元的懷疑,然後要求王元率部出寧夏城攻擊附近的一夥匪盜。劉芳名趁機伏兵襲擊,捉住王元並以謀反罪將其斬首。馬德依舊未受處罰。

反叛者吸取了教訓。1647年春天,馬德放棄鹽池,企圖西遷到賀蘭山以躲避一時,並沿路掠奪軍資。在蘭州西面的紅古城附近,馬德碰見了寇渠賀弘器。兩股叛軍合兵一處,聲勢轉盛,便回兵穿過陜北,襲擊延安北面的安定城。一個名叫王一林的土寇首領也起來響應,使他們的聲勢更為浩大,並殺死了駐守延安的參將張紀。

清軍兵分兩路反擊。一路在劉芳名率領下追趕王一林與馬德,在固原北部的預望城追上了叛軍,殺死王一林。馬德策騎逃跑,但被追兵俘獲。劉芳名下令對他處以磔刑。另一路由馬寧、張勇和劉友元指揮,攻擊馬德的同夥賀弘器。這場戰役卻拖了很久,因為雖然賀弘器在初戰中即被擊斃,他的同夥們卻依然在陜北占據著許多堡壘。不過這些叛亂堡壘還是一個接著一個地被包圍和攻克了。一名首領被招降,余人都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