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 第一節

大相國寺。帝國最大的皇家佛寺。珍樓寶座,殿塔壯麗,鐘磬悠揚。

一處清幽的庭院內,智緣與潘照臨分據石案,手執黑白,正在十九路紋秤上廝殺得難解難分。智緣始終臉帶微笑,潘照臨則微闔雙目面無表情,二人各自氣定神閑,落子如飛,絕不有絲毫遲疑,但他們身後侍立的小沙門與書僮,眼見著二人針鋒相對,互殺大龍,眼見一招不慎,滿盤皆負,已經是看得冷汗直冒。

忽然,潘照臨雙目翻開,含笑看了智緣一眼。臉上始終掛著微笑的智緣不自覺竟打了寒戰,便見潘照臨緩緩落下一子,笑道:“大師,承讓了。”智緣移目再看棋盤,便見此子一下,潘照臨那塊一直被自己追殺的大龍已經與邊角的一塊黑子連成一片,而自己的大龍反陷入了黑棋包圍圍剿之中,眼見敗局已定,智緣不由得長嘆一聲,投子認負。

七日之前,他與潘照臨下了二十一盤快棋,棋力可與翰林院的國手們一較高下的智緣,竟是連一盤也沒贏過。這時候真的只心服口服。

他失神落魄地望了一眼棋盤,又搖了搖頭,向一旁的小沙門吩咐道:“去,將寶塔取來。”

小沙門遲疑了半晌,看看智緣,又看看潘照臨,方才應了聲:“是。”快步退了出去。沒過多久,便雙手小心的捧著一個用紅綾蓋著的木盤走了進來。

潘照臨望著小沙門珍之重之地將木盤小心放到紋秤上,無比留戀地看了一眼盤中之物,然後方才叉手退立一旁,心裏亦不覺好笑。他指著那紅綾,笑道:“這便是西夏闡善國師送給大師的白玉寶塔?”他口中西夏國的“闡善國師”,實是宋朝的間諜,原本法號“明空”,隨秉常西遷後,秉常尊其為“國師”。實則這位明空大師,也極有可能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國師”,雖然唐與五代對於僧人都有“國師”的封號,但是有宋一朝,至當今皇帝趙頊在位為止,從未將此尊號加於任何僧人頭上。而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趙頊曾經封一名自日本西渡來宋的僧人為“大師”,其死後,追封為“國師”,是為該時空歷史上大宋第一位“國師”。

“便是此物。”智緣起身彎腰,緩緩掀開紅綾,卻見紅綾下面,是一個兩尺高的銀盒,盒外鑲滿了各種寶石,單看這盒子,便已是珍貴非凡。智緣輕輕摸了摸銀盒,雙手忽然用力一按,不動觸動什麽機括,銀盒“啪”地一聲打開來,露出其中的白玉寶塔。

一瞬間,潘照臨注視著那盒中寶塔,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是以通體和闐白玉雕成的七層玉塔,從塔身的一磚一瓦,至塔中的佛象雕飾,乃至塔角的風鈴……每一處細節,都雕琢得惟妙惟肖,真是巧奪天工。凡玉塔雕飾顏色,用的都是各色寶石鑲嵌,此時珠光流轉,直讓人移不開眼睛。

“果真是寶塔!”到了這個時候,潘照臨已是說不出什麽別的話來贊嘆了。

“此白玉寶塔,原乃是高昌獅子王之物。乃是熙寧十六年伊州之戰後,高昌回鶻為了向夏主乞和,用來賄賂闡善國師的。”智緣簡單地介紹道。

原來,自西夏西遷後,西夏君主便開始了他們向宋遼稱臣,借中國之威以行西域的策略,雖然在宋朝這方面受到拒絕,但是卻得到了遼國的冊封。遼主擔心唇亡齒寒,不僅歸還了歷代以來自西夏逃往遼國的難民、被遼國俘獲的俘虜,並且還將一個宗室之女封為公主,嫁給秉常,被秉常冊立為王後。作為這位遼國公主的嫁妝,遼主向秉常贈送了一千名精銳的騎兵與兩千名奴隸——而這也是宋朝一直不放松對河西經營鞏固的原因之一。遼夏關系的好轉,讓西夏恢復元氣的速度加快,熙寧十六年,秉常先是大舉親征,大破一盤散沙的黃頭回紇,使一萬余戶回紇歸於他的統治之下。然後,挾大敗黃頭回紇之余威,耶寅兄弟領兵西侵西州。面對百戰之後的西夏騎兵,西州回鶻不堪一擊。更何況,西夏軍手裏,還有遼國仿造的震天雷與霹靂投彈等西州回鶻聞所未聞的火器。高昌獅子王的數萬大軍,在伊州與西夏軍大戰,被耶寅、耶亥兄弟以少勝多,打得大敗而歸。而西州回鶻的另一個政權——龜茲回鶻政權,又被短視的黑汗國趁火打劫,無力救援高昌。結果,高昌獅子王只好向夏主稱臣乞和。而經伊州之戰,西夏不僅聲威復振於西域,連汴京都為之震驚。

這些事實,潘照臨自然非常熟悉,他目不轉眼地望著眼前這美輪美奐的藝術傑作,一面問道:“那如何又到了大師手中?”

“這是闡善用來賄賂貧僧的。”智緣坦然說道。

“哦?”潘照臨依然沒有移開自己的眼睛,但語氣中卻已多了一絲調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