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 第六節

“臣倒有個辦法。”石越謹慎地措辭著,秦觀與薛奕,都曾經拜會過他,高麗的局勢,他已經反復地考慮過許久,“大宋要保持對高麗的影響,不但不能停止貿易,還應當加深貿易。適當地讓高麗人更深地參預到海外貿易中,是一個長期的辦法。但短期內,只恐難見成效。但若白送錢財給高麗人,這卻是個惡例,臣亦反對這樣做。”

石越小心地回視了皇帝一眼,又繼續說道:“臣以為,不如借一筆錢給高麗。”

“借?”趙頊不由反問了一句。

石越微微點頭,道:“高麗國缺錢,借錢給高麗,可以起立竿見影之效。但這筆錢也不能白借。朝廷如今國庫拮據,一文錢也不能亂花,驟然間要掏出一大筆錢借給高麗,對朝廷財計,無疑是雪上加霜。”

趙頊聽得頻頻點頭,卻聽石越又說道:“臣估算了一下,以國朝與高麗之間的貿易總額,朝廷每年借給高麗國一百萬緡錢左右,便足以鞏固王運之王位。”

“一百萬緡?!”趙頊幾乎嚇了一跳。

石越毫不遲疑地點點頭,又道:“一百萬緡。以後借多少,可以再商議。第一筆借款,要起到作用,不妨就多一些。這筆錢雖然借給高麗,但是,該怎麽花,卻不能由高麗人做主。”

趙頊不知不覺間,便被石越的主意吸引住了。

“朝廷借給高麗的一百萬緡,高麗國必須全部用來購買指定的大宋商品。所以,這一百萬緡,只是一個賬面上的數字。朝廷也不必真的運一百萬緡銅錢到高麗。”石越怕趙頊不明白,又解釋道:“比如高麗國想買大宋某家商號十萬斤鹽,那麽高麗人可以只要出二成或者三成的銅錢,其余七八成的貨款,便可以從這筆借款中抵銷。那家賣鹽給高麗國的商號,拿著相應的憑證,再到朝廷這裏來領取剩余的貨款。朝廷扣除商稅後,再交付貨款便可。如此一來,高麗國的危機,便可迎刃而解。而朝廷借出去的錢,歸根結底,還是宋人賺到了。而且,高麗人也不可能一次便將這一百萬貫的借款花光,他們交易時畢竟有一個時限,國庫也可以得到緩解。”

趙頊聽到這裏,精神不由一振。但憑他對石越的了解,知道石越肯定還沒有說完,便只是贊許的點了點頭,繼續聽石越陳敘著。

“除此以外,借錢便要有抵押,或有擔保,還要定下還錢的期限。何時還錢,利息幾何,這些可以由有司與高麗使者去談判。總之不妨放寬點,但不能讓他們覺得太輕易。”石越娓娓而談,趙頊恍然之間,竟感覺到似一個巨大陷阱,送到高麗人的面前,“臣不指望著高麗人如期還款,借錢容易還錢難,自古皆然。臣以為,不妨便讓高麗人以物抵債。今年高麗人借了朝廷一百萬貫,明年朝廷讓他們用谷物還債,高麗國這一年間,便得拼命種谷物;若讓他們用人參還債,他們這一年間,便得拼命挖人參;有朝一日,陛下若要用契丹戰士的頭顱來抵債,高麗人亦不敢不從……這筆借款,便如同一根繩索,勒在高麗人的脖子上,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既不能讓他們欠太多的債,免得逼急了他們翻臉不認賬,跑到遼人那邊。也不能太少,太少作用便不大。要恰到好處,便要靠利息與抵押。在他們的償還能力之內,他們借得越多,利息越低,買貨物時價格越低,要付的現錢越少;借得越少,則反之……”

說到這裏,趙頊已接過話來,笑道:“朕看用不著這麽麻煩,朝廷肯借錢給他們,其焉有拒絕之理。”他說的卻是實情,自春秋戰國之後,國與國之家互相借貸的事情,便幾乎從未出現過。宋朝開出如此條件,對於王運來說,簡直便如同天上掉肉餅一般。他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最要緊的,是朝廷有討債的能力。”石越也笑道,“與朝廷交好,最不濟,可以挖東墻補西墻,可以年復一年的借錢度日;若膽敢交惡,錢借不到了,還要引來兵戈之災。只要他們借了第一筆錢,高麗國便從此被牢牢地綁在了陛下的戰車之上。只要朝廷不逼人太甚,高麗國從此便是大宋最可靠的盟友。”

“最可靠的盟友?”皇帝不由得啞然失笑,他笑著搖了搖頭,卻不是否定石越的建議,而是在感嘆著。司馬光對於財政的看法,並非全然沒有道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對於國家財政來說,的確是重要的。但是,司馬光依然過於謹慎了,除了裁並州縣,汰減一部分官員,是由他主持的。此外諸如軍制改革裁汰老弱兵士、整編禁軍;發行交鈔等等較為積極的財政措施,都與司馬光沒多大關系。凡是涉及到財計上的問題,司馬光都沒有太多的辦法。在皇帝看來,他的戶部尚書,只知道一味的保守與謹慎。這與趙頊的性格,無疑不太合拍。但是皇帝也需要司馬光,一方面司馬光的存在,有極重要的政治上的意義;另一方面,司馬光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狠拉韁繩,將狂馳中的奔馬勒住,以免跑得太快,而掉下懸崖。所以,皇帝讓司馬光掌握戶部,卻將太府寺始終交到理財較有手段的石黨和新黨手中,不讓舊黨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