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 第五節

汴京是流言的天堂。

石學士夫人韓氏被削去誥命,很快便引起了從愛說是非的官員內眷到四處奔走鉆營的官吏的注意,然後更慢慢擴散到民間,因為沒有正式公布原由,這種神秘感,反而更引起了人們猜測的興趣。各種流言不脛而走——當各種各樣的猜測過多的時候,有時候真相反而成了最不可信的一種猜測,被埋沒在五花八門的流言當中,人們只有在事後真相揭開時,才會拍著胸脯說:“這個我當時早就猜到了……”而對絕大多數的官員來說,在這種時候,謹慎地減少出入石府的數量,則不失為明哲之舉。

不過,真正吸引官員們目光的,則是第二天在瓊林苑的大宴。

樞密使文彥博告病,並且從消息靈通的人士口中,還傳出這樣的消息,皇帝已經下詔召有“小閻王”之稱的小王將軍與慕容謙將軍回京,準備分別授予益州路經略使副之職,統率大軍,去平定西南夷的叛亂。

那些不太熟悉王厚與慕容謙的官員,在宴會中悄悄地相互打聽著二人的功績與背景——尤其是一向不為汴京官場所熟知的慕容謙。有操守節氣的官員,關心的是二人的能力能否替帝國平定西南的叛亂;一頭紮進黨派之爭的官員,則關心二人的立場;汲汲於自己名利的官員,也要獲得更多的信息,以判斷這兩個人是否有可能成為新貴,對自己的前途將有什麽樣的價值……大多數的官員,都是出於兩種以上的原因,來關心著這個任命。而人們知道慕容謙與石越的關系後,有些人則不免要變得更加迷惑不解,感嘆汴京的風雲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慨嘆帝心之難測——怎麽會一面如此重地處罰石夫人,一面卻準備重用慕容謙?也有一些自作聰明者,便以為這是一種禦下之術;還有一些人,則更加疑心著石夫人是不是重重地得罪了什麽重要的宮中嬪妃……瓊林苑的花叢之中,流言便如蝴蝶一般,處處飛舞著。

而對於大遼國的駐宋使拖古烈來說,這樣大規模的社交場合,亦是他收集情報的好地方。宋朝皇帝的臉色極差,在各國使臣面前只露了不到一刻鐘的面,便只留下禮部尚書王珪與鴻臚寺卿李陶作陪,悄無聲息地眾人面前消失了。拖古烈注意到宋朝皇帝離席之時,腳步虛浮,他一向很留意宋朝皇帝的健康狀態——這顯然是極為重要的情報——但他知道趙頊的身體並不是很好,因此亦沒有太放在心上。而且,這正是一個好機會,當皇帝離開之後,官員們才不那麽拘謹,青壯派的官員們,借著酒興,開始先行走動,不再固守於自己的席位,他們以同年、同鄉、同黨為特征,自然而然地分開了群落。這時候瓊林苑正是花開的季節,來自天下各路軍州,甚至是海外的奇花異葩,爭相鬥艷,自然亦會引起許多才華橫溢的詩人的詩興,因為這一日瓊林苑全部開放給官員們與各國使者遊園,更有許多的官員幹脆便離席而去,三三兩兩結伴去苑中賞花,詩詞唱和。

與蕭佑丹不同,拖古烈今日的穿著打扮,與一般宋朝士大夫毫無不同,他說著一口道地的汴京話,穿梭於大宋的公卿之間,傾聽著他們吟詩作賦,得心應手地品評著詩詞的高下,往往以一句妙語,贏得滿座贊嘆。他巧妙地拉近自己與宋朝士大夫們的距離,讓他們不將自己視為“外人”,然後才有機會不動聲色地聽他們談論各種看似無關緊要的流言耳語,大部分的中下層的官員們對於朝廷的人事、政策,總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他們亦不以為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會是什麽軍國機密,覺得自己說的只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於是亦放心大膽地在拖古烈面前高談闊論。即使一些對遼國抱有極重的敵意的官員,也不怎麽排斥拖古烈——的確,要區分拖古烈與一個普通的宋朝士大夫的區別,實在是太難了,而他又是一個極能獲得人們好感的人。也有人有時候會故意在拖古烈面前炫耀著宋朝的國威,比如河北某州的一個官員怎麽樣有才幹,大宋又做了什麽了不起的事情……拖古烈總是耐心地傾聽著,偶爾不卑不亢地回答幾句,即不讓他們太失望,也肯不讓他們太滿意。而且因為他對儒家經典、漢賦唐詩,乃至宋朝的學者的著作都十分熟悉,常常巧妙地引經據典來回答,讓那些存心想詰難他的人,也不能不在心裏佩服他的才智與學問。

但對於韓拖古烈來說,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職責,為了那個將自己從微賤中提拔重用的雄才大略的大遼皇帝,亦是為了大遼朝的存亡延續。對於自己的國家,拖古烈內心有著極深的憂患意識。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南朝的潛力——無論南朝現在面臨怎麽樣的危機,他都清楚,南朝已非昔日之南朝。這是一種感覺,一種如果你不在南朝生活,便無法體會到的感覺。忠烈、先賢二祠,白水潭學院,朱仙鎮講武學堂,每天練習弓箭的小學生,汴京城墻上的火炮,熙寧蕃坊,還有汴河上每日熙熙攘攘的船只,汴京街道上越來越多的太平車……每一樣東西,都讓他感覺到南朝的力量——那是一種平靜下面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