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 第四節(第2/2頁)

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歷史上,當朝廷發行一種新貨幣失敗後,便草率地全面廢除,將負擔轉嫁給百姓的事情,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但這一次,如果宋廷采取了同樣的辦法,顯然將會是最惡劣的一次。因為歷史上的那些新貨幣,即使被廢除,貨幣本身可能還能折點錢,但這次,被廢除的交鈔,拿回家糊墻都嫌太硬。

恐慌在靜悄悄地蔓延,並且從民間開始燒到了廟堂。

國庫的銅錢儲備越來越少,讓很多官員開始沉不住氣。有一部分官員與汴京的普通百姓一樣,認為交鈔是呂惠卿的“發明”,與熙寧歸化一樣,都值得重新檢討。並且,這在政治上是打落水狗,毫無風險。他們將交鈔與熙寧歸化放在一起進行攻擊,以一種事後諸葛的優越感,歷數它造成的危害,大聲呼籲朝廷予以廢除。

事實也證明,這種攻擊,絕非是沒有市場的。在大宋朝廷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士出身的官員缺少專業知識,又不習慣於對現實的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他們很容易被表面的現象迷惑,甚至於就是聽信傳聞,便自以為是站在為百姓利益著想、為國家利益著想的立場,開始附合這種攻擊。

仿佛交鈔與熙寧歸化便是萬惡之源,只要廢除此二政,一切就會好轉。

更復雜地是,還有一部分有財政經驗與吏治名聲的官員,也開始討論是否應當采取廢除交鈔、停止熙寧歸化政策的斷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