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 第一節(第3/3頁)

向皇後腦子裏頓時嗡的一聲,她震驚的望著高太後,幾乎是脫口而出:“這……這是真的?”

“此乃祖宗之法,朝廷慣例如此!”高太後仿佛根本沒有聽見,只冷然的注視著王賢妃,語氣平靜的回答。

王賢妃猛的發出一聲嗚咽,仿佛脫力般,忽然伏倒在地上痛哭起來。向後也徹底的呆住了,在這一瞬間,她完全了然王賢妃方才的舉動與心情,她也想如王賢妃一樣倒地痛哭,但高太後陰沉的神情卻似無形的桎梏,讓她呆怔、憤怒,卻不敢作為,她只能呆呆的站著,目不轉睛的望著高太後,希望能聽到高太後能說些什麽,哪怕是委婉的解釋她的不得已也好……但她這最後一絲期望也在高太後冷淡的沉默下化作了泡影,眼淚再一次不受控制的奔瀉而出。

“官……家,官家——”王賢妃渾身都在顫抖,她伏倒在地上,哭嚎著。她心裏憤怒、委屈,然而,她知道自己在高太後面前,又實在無足輕重。後宮之中,沒有人不害怕淒苦的冷宮,更何況她還有兩個讓她牽腸掛肚的兒子……她為她的丈夫不平,這種感情,令她來到保慈宮,來到高太後面前;但是,她的反抗,終亦只能如此。她只能一遍遍呼喚著已經死去的趙頊……終於,高太後的神情柔和下來,“來人,扶賢妃去休息,她悲痛得失儀了。”她的聲音很和緩,卻明顯有提醒的意思,但這一次,一貫溫順的向後卻仿佛沒有聽見一樣,只是默默的站著流淚。

陳衍用目光招來兩個內侍,攙扶著王賢妃退出了保慈宮。高太後又看了一眼向後,倦聲說道:“你也退下吧。”

目送著默然退出保慈宮的向後,高太後忽然感覺非常非常的疲倦。

“外面會如何說?”

默默叉手侍立在一旁的陳衍幾乎是細不可聞的嘆了口氣。

“史官又會如何說?”高太後似乎是自言自語,“連你也在腹誹吧?”

“老奴不敢。”陳衍連忙欠身回道。

“不敢?腹誹又有何不敢的??”高太後忽然笑了起來,笑容中,盡是苦澀,“我如何能不加封他們?我如何能不加封他們?虎毒尚不食子,難道非要我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麽?!”

除非明正典刑,否則,趙顥始終是大宋朝最親貴的親王!如今更是皇帝的皇叔……這中間,又豈能有第三個選擇?

  1. 漢族傳統喪禮制度,禫是喪家除去喪服的祭禮。禫祭之後,喪家生活歸於正常。​
  2. 此處所言,僅為基本原則。宋代外朝禫祭一般在大祥後的第三日舉行。所謂“大祥”,是指父母死後兩周年的祭禮,因為以日易月,一般就是皇帝死後次日算起二十四日。但歷史上,宋太祖二十七日才大祥,而太宗、仁宗則是二十五日。所以其守喪期,相應的也就變成了三十日與二十八日。​
  3. 三奠、發引,宋代在皇帝死後,才營造山陵。在此之前,皇帝的靈柩暫時安置於宮中,稱為“攢宮”,而一般在小祥(父母死後一周年祭禮,以日易月則是自死日算起第十三日)與大祥之間(偶有在小祥之前),則有“掩攢宮”儀式,即是在攢宮以外,用木料圍成小屋狀,塗上白泥,表示已經暫時安葬。待到山陵造好,再有啟攢宮、三奠、發引之儀式,亦是將皇帝的靈柩,離開皇宮,送往山陵。此三項儀式,即意味著喪禮的結束和葬禮的開始。在宋代,一般來說這已經是皇帝死後七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