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 第一節(第2/5頁)

“我去看看官家。”過了一會,田烈武才又低聲說道。

“陽信侯,那個叛逆拿下了麽?”

當田烈武走到內殿時,趙煦坐在一張椅子上,臉上紅暈猶在,但情緒已經平靜了許多。田烈武望望楊士芳,便聽楊士芳說道:“官家,已經拿下了。”

趙煦詢問的目光望向田烈武,田烈武連忙避開他的眼睛,輕輕點了點頭。

趙煦顯然大大松了口氣,他忽然壓低了聲音說道:“楊將軍,陽信侯,宮裏有很多叛逆。”

田烈武聽到這話,忽然感覺鼻子一酸,“陛下放心,有楊將軍與臣在,沒有叛逆能傷害陛下。”

“朕知道。”趙煦認真的點點頭,“還有呼延將軍,聖……太後說,你都是忠臣。太後和朕說了,朕要做個像父皇那樣的好皇帝,好皇帝就不怕叛逆。”

田烈武擡眼望著趙煦稚嫩的小臉,幾乎便要痛苦失聲。他低下頭去,不敢失態,卻看見楊士芳緊緊握住腰間的佩飾,青筋爆出,幾乎要將那佩飾捏碎一般。

“陛下會是個好皇帝。”田烈武溫聲說道。

“朕還不是。”趙煦卻認真的搖了搖頭,“朕聽太後說,她絕不會讓人對朕不利,一定會讓朕平安親政。”

“官家會是個好皇帝,官家一定會平安親政!”楊士芳幾乎是咬著牙說道,“到那時候,官家會是和先帝一樣的好皇帝,先帝打敗了黨項人,將來官家定能打敗契丹人。官家會是大宋的好皇帝。”

“一定會是!”田烈武也跟著說道。這是誓言。

“楊將軍,陽信侯,”趙煦睜大眼睛望著楊士芳與田烈武,輕聲問道:“有人不想讓朕親政,是麽?”

“官家是大行皇帝的皇太子,生下來就要做官家的。”龐天壽不知何時候也已經走了進來,他走到趙煦跟前,細心細氣的說道:“待到官家長大了,便可以親政。這是天經地義的。”

“不錯!這是天經地義的。”楊士芳沉聲道。

從睿思殿出來的田烈武,腳步變動沉重。

在田烈武心裏,高太後不是說書人所說的那種奸後,但他是很清楚的知道,雍王的的確確是叛亂的主謀。這件事情是瞞不住的。叛亂當晚,韓忠彥為了阻止雍王進宮,調動了多少人嗎,不要說以田烈武在開封府的關系,這些事情根本瞞不過他,便是開封府普通百姓,也多少知道這件事——要這麽多人嚴守秘密,除非將當時參與平亂的人全部殺了,否則,任你用什麽樣的手段,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田烈武也從當晚的叛兵口中,知道他們是為了迎立雍王!

實際上,整個開封府,幾乎人人都知道雍王與叛亂有脫不開的關系。流言絕不止在白水潭、太學存在,三十七名貢生的“醉酒鬧事”,在汴京任何一座茶樓、酒樓,都有無數的同情者存在。

田烈武是開封府的衙役出身,高太後為保住兒子姓名所做的一切,他並非不能理解。他倒也不是天真的相信,換人一定會得到懲處——抱著這樣心態的人,在公門裏是不太可能混得好的。但高太後不肯將雍王的罪行昭示天下,卻也不能不讓人們在心裏猜忌。對於他們這些忠於小皇帝的人來說,這種不安就更加明顯——如今小皇帝所吃的一切東西,龐天壽都會親自到禦膳房監視,而楊士芳每一樣東西都要自己先嘗過再讓小皇帝吃。二人寸步不離的保護著小皇帝,而田烈武則負責幫小皇帝打探外界的消息,與外面忠於小皇帝的人聯絡。

田烈武知道,其實他們都怕高太後。因為他們都相信高太後有廢立皇帝的能力,即使知道高太後在叛亂的晚上是站住小皇帝一邊,她對小皇帝未必有惡意,她保全雍王亦情有可原,但是他們依然害怕,他們就怕有個萬一。

除非高太後的態度能夠更加明朗,否則,直到小皇帝親政的那一天,他們都不敢掉以輕心。

原本趙煦是很讓他們放心的。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喪禮之上,面見百官也罷,召見宗室也罷,會見外國使節也罷,對待太皇太後、皇太後也罷,趙煦的表現都非常得體。他顯得非常的懂事,也很挺太皇太後、皇太後的話,在喪禮上,能悲傷而又不失禮,與太皇太後一起見百官、外國使節時,從不多說話,有時候長達一兩個時辰的會見,他也不哭不鬧,只是睜大眼睛,認真的聽著……這樣的小皇帝,讓人挑不出半點錯來。除了每天晚上,他都會做惡夢驚叫,田烈武們不必為他擔心更多。

但這樣的日子時候結束了。

田烈武也罷,楊士芳、龐天壽也罷,對於小皇帝的這種發作,都不知該怎麽辦才好。但這樣的事情若多了,對小皇帝顯然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