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 第一節(第4/5頁)

“不過,小王將軍又向朝廷上了‘平夷策’。朝廷雖會撤回在益州的大部分兵馬,但小王將軍與慕容將軍會挑揀三千精兵留下來屯田,訓練當地士兵,以戰養戰。你表哥若在小王將軍帳下,只怕在那裏娶老婆生孩子也說不定。”田烈武笑道。

——這是一個段子介贊不絕口的方案。駐軍多而無用,又不習水土,完全是加重己方的負擔。相反,若只留下部分精兵,那對益州的財政完全不構成負擔。由著這些軍隊在當地訓練邊境的居民與歸附的熟蕃,同時威懾西南夷的騷擾——一旦轉攻為守,西南夷便優勢全無,而宋軍則立於不敗之地。只要地形合適,一千名西南夷亦未必打得過一百名真正的宋軍精銳,更何況宋軍還有城寨、士兵協助。而且,一旦官兵主力撤去,西南夷外部壓力驟減,內部的分裂就會變本加厲,以王、慕之能,在那裏遠交外攻,拉攏分化,以夷攻夷,用不了幾年時間,那些桀驁不馴的頭人的人頭,便能一一送到汴京懸首示眾。

田烈武也承認,小王將軍的這個辦法,較之氣勢洶洶的調集十萬軍隊,到那裏去和疾病、自己的補給能力打仗,實是高明得太多。樞府對小王將軍的“平夷策”表現很冷漠,只不過是礙於面子,他們最大的擔心,竟然是荒謬的認為承認在西南夷的失敗,可能會影響契丹的判斷——這是田烈武都感到可笑的擔心,數萬禁軍回防河北,哪怕再怎麽樣士氣低落,對於契丹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威懾。

據說君實相公因為擔心兵少無用,訓練士兵不是易事,而一直主張全面放棄西南夷,而希望等財政好轉的時候,再大舉出兵,一鼓作氣平定西南。若非石相公在兩府力爭,小王將軍的“平夷策”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實……田烈武也是差一點就去了西南的。這件事可以說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折。若是他當時去了西南,現在的許多事情,便不可能再發生。如今日這般位列陽信侯——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立多大的軍功,才能有機會封侯?

但他依然會忍不住想象自己的另一種人生。他也會去想,若是自己在益州,能不能和小王將軍一樣,想出這“平夷策”來,他想過很多次,答案總是否定的——雖然這讓田烈武有些沮喪,但他也只好接受這個現實。他不是那種有很多計策何以解決問題的人,所以,他應當多聽別人的意見。

李順也似乎有點失望,“奶奶的,他可莫要討個夷人做老婆。”他啐了一口,忽然又笑道:“聽說那邊夷人女子長得很俊俏……”

“這我可不知道。”田烈武笑道,“你寫封信問你表哥便知道了。”

“那小的還是省點力好了。”李順笑道:“找個先生寫信,再去驛館寄到益州,須得好十幾文呢。在汴京,幹上一天苦力,也不過百把文。”

田烈武笑著點點頭,卻忽然想起一事,“我上回聽你說,你還有兩百多貫的交鈔?”

“是啊。小的原本打算拿點錢來討個渾家的——哪曾想,一夜之間,交鈔便成紙一樣了。小的不死心,便一直掖著,不過這些天看來,朝廷頒了那詔令後,聽說可以用來抵稅,鬼市裏交鈔又開始值點錢了,有人在那裏收交鈔,預備帶到外州去。小的隔壁何家的三哥,便在做這事……還來找過小的,不過小的也沒答應他。”

田烈武早已知道李順話多,若是回憶起在軍中的事來,李順能說上幾天幾夜不停,不過他也愛和李順聊些家長裏短,二人在汴京熙熙攘攘的街道中穿行,一面說著些閑話,這比起應酬那些顯貴們來,能讓田烈武從心裏感到放松。

“你沒賣給他便對了。”田烈武笑道,有問道:“你那表哥為人踏實麽?”

“還算老實。”

“也對,小王將軍帳下的軍紀,我也是親身領教過的。”田烈武笑道:“那件事……你要急著討個渾家,便好好收著這交鈔,你若是不著急呢,你去樞密院找相熟的袍澤打聽好了,若你表哥那一部果真不會開拔回來,你去唐家錢莊存張飛票,先把這錢給你表哥幫你存了罷。”

“啊?”李順驚訝的回過頭來,望著田烈武。

“你別問為啥。”田烈武笑道:“待益州物價平穩時,我再給你放個假,你去趟益州,若想在那安家,這筆錢在汴京不算什麽,在當地卻也是巨款,夠你置地買田娶渾家。若還想回汴京,你便在當地無論蜀錦、茶葉什麽的,買點販運回來,也能賺一筆。”

“只是……”李順原亦是機靈人,這時候並不敢多問什麽,“只是這飛票……”

“你不放心這個?”田烈武笑著搖搖頭,“原也難怪。你在軍中時,還沒有這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