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 第六節(第2/5頁)

耶律信的計劃是兩面夾擊,一舉擊潰那支南朝馬軍。但這樣的計劃,時機的把握極其重要。要能令南朝領兵將領舉棋不定,兵力的多少極其微妙。兵太多,宋軍一害怕,就可能一跑了之;兵太少,會引得宋軍主動出擊……因此,這支楔入河間府與君子館之間的軍隊,人數必須不多不少,既能令宋軍不敢輕易出擊,亦不至於一見到便認為是絕大的威脅,至少要能讓他們猶豫一天。而萬一宋軍果然想跑,這只軍隊也要有足夠的力量牽制住他們,讓他們想跑也跑不了。

事先耶律信已經在君子館北面的莫州布置好數隊遊騎,一旦他們進入河間與君子館中間,就可以利用這些遊騎迅速的在半日之內,將消息傳至耶律信那裏,區區一百余裏,耶律信保證他一日之內,就能兵臨君子館。

而考慮到他們一旦經過了束城,君子館宋軍便可能得到消息。而這段時間他們是無能為力的,因此,他們才需要盡可能讓宋軍將領猶豫一天。

這是他們從束城至君子館需要的時間。

當然,若是為女直自己打仗,這六七十裏路,他們只需要半日便可。

可既然是為契丹打仗,阿骨打認為他們沒有必要冒這麽大的險。

譬如遇上了這場大雨,他們便不必冒雨行軍。這座村莊裏有很好的房子,食物也很豐盛——契丹人安排的鄉導告訴阿骨打,這裏叫小李莊。莊內的百姓有兩百余人,鄉導說這不及平時的一半,許多人大概逃到束城或者河間府去了。這附近除了束城鎮有一些巡檢外,並沒有宋軍。

盡管如此,阿骨打還是謹慎的在莊外布置了斥候。

客軍深入敵境,本來便不應該在一個地方輕率的逗留太久。只是因為一路南來,他們的確沒有遇到過任何像樣的抵抗,而且據契丹人所說,通事局已查明南朝在此地的駐軍的確不多,再加上對契丹人的不滿,又遇上這場意料之外大雨,阿骨打才在這小李莊滯留了兩日。

無論這個地方表面看來再如何的安全,阿骨打都必須小心再小心。

這兩千部眾,其中他完顏部占到八百余人,乃是完顏部的全部精華,若在這異國他鄉有個意外,對遼人來說不算什麽,但是女直當中,便不會再有完顏部了——留下的老弱病殘孤兒寡母,很快便會被別的女直部族吞並。

相反,若他們能安全回家,完顏部很快就會成為女直第一大部。憑借在南朝俘獲的財貨、奴隸,以及契丹賞賜的官爵,他們能迅速壯大起來,將其他女直部落逐個的兼並。這次出兵,本身亦是難得的機會,由阿骨打領兵、完顏部為女直之主力,這是遼國對完顏部在女直中卓然地位的再次承認。

對於才二十多歲的阿骨打來說,承擔著這樣的責任,讓他時時刻刻都不敢掉以輕心。

不過阿骨打勘察過這個村莊的地形,對防範敵人的偷襲還是很有利的。村子的北面是一大片的塘泊,南面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而村莊正好處在狹窄平原的中間。阿骨打在村子西面兩裏以外布置了兩批斥候,為以防萬一,在東面村莊的入口也安排了部下值守。盡管宋軍出現在東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時的阿骨打,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原本以為在君子館之宋軍,在幾天前,便已經悄悄的轉移到了束城鎮。君子館現在插滿了旌旗,每日仍有雲騎軍出入,查問過往百姓,但實際上,那裏已經是一座空城。

當阿骨打進入小李莊的那一刻起,田烈武與張叔夜便已經接到了消息。

盡管他們情報並不十分準確。

四月二十七日,黎明之前。

張叔夜率領著雲騎軍第一營近兩千名弓騎兵,終於繞到了小李莊以東約五裏的一處小樹林。

這一營的馬軍,冒雨趕了大半夜的路,為了節省馬力,又不準騎馬,只能騎馬步行,此時都已經顯露疲態。但讓張叔夜略覺以外的是,雖然每個人都只是胡亂吃了點幹糧充饑,但這一營將士,並無一人口出怨言,而都是認真地在給戰馬喂著谷子。

雲騎軍始終不愧是河朔禁軍的精銳,若無平日之嚴格訓練,是絕難做到這一點的。

張叔夜看了看天色,天空仍是將明未明,夜色仍然籠罩,但是已經隱約可以看得清楚道路與行人。天公作美的是,雨自後半夜時停時下,這時卻漸漸的小了。看起來,不管白天是不是還會下雨,但從此時至天明,亦能稍稍歇停一陣。

第一營都指揮使李昭光看起來是個精明能幹之人,他不待張叔夜吩咐,已經下令部下取出用油布小心包裹著的弓、箭與霹靂投彈、火繩。騎兵們小心的躲到馬後,取出火石,提前點著火繩,掛在一根小木杆上,插進與箭袋綁在一起的一個小竹筒裏。做完這件事後,他們又開始轉動棘輪,給手弩裝上一支弩箭,小心的事先塞住戰馬的耳朵——這是一項聊勝於無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