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 第一節(第4/8頁)

“郎君,這是要回國麽?”家丁試探的詢問中,流露出一絲期待。

高革默默的搖了搖頭,過了一會,才簡單的回道:“去雄州。”

但出乎他的意料,這個回答,卻讓家丁的臉上立即露出欣喜之色,便見他答應一聲,歡天喜地的退了下去。

同日,肅寧。遼主金帳之內。

皇帝耶律濬頭戴紫皂幅巾,身穿紅襖窄袍,腰間圍著貂鼠扞腰,坐在一張胡床上,望著他的將軍大臣們。包括耶律信、蕭嵐、蕭阿魯帶、韓拖古烈在內,群臣十余人分成兩列,肅立帳中。他們的穿著幾乎都是一模一樣,每個人都穿著墨綠色的左衽裘衣。這寓意著在戰爭之中,他們遵循契丹人古老的傳統。

耶律濬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上,最後落到了蕭嵐的臉上,他的臉色蒼白神情十分難看。

“蕭嵐,你是在勸朕班師麽?!”

“陛下,師巫占蔔,兵久不祥。”蕭嵐完全沒有在意皇帝的怒氣,更是看都不看一眼一臉愕然的耶律信,又繼續說道:“南征以來,本朝屢戰屢捷,兵威宣於四海,宋人震憟,萬國鹹知我大遼強盛,遠勝漢唐。陛下用兵河北,本意不過是想對南朝略施薄懲,既已得意,自當早息兵戈,如此天下亦知我大遼非是好戰逞強,只是因南宋不義,不得已方興兵征伐,使其知罪。”

“你倒是會說話!”耶律濬冷笑一聲,譏諷的說道。

“陛下!”讓耶律濬意外的是,蕭嵐尚未回話,蕭阿魯帶便迫不及待的出列欠身說道:“臣也以為是班師的時候了。”

“蕭阿魯帶!連你也怯懦了麽?!”耶律濬怒聲喝道,在這帝王之怒的威壓下,有幾個大臣不由自主的顫抖了一下,但耶律濬的怒氣仿佛完全被激發出來,他猛的起身,指著蕭阿魯帶,高聲罵道:“你也把膽子也丟在冀州了麽?區區一個吳安國,便將爾等嚇成這般模樣?”

冀州之敗,實是蕭阿魯帶生平奇恥大辱,不料此時竟被皇帝公然嘲罵,蕭阿魯帶一張老臉漲得通紅,但是他對皇帝十分耿忠,嘴上並不退讓,仍然高聲回道:“陛下,臣雖敗軍之將,然陛下既然仍委臣主南樞密院,則臣有事不敢不言!區區一吳安國何足道哉?是吾師兵久已疲,部族不安,士卒皆生歸意,若不速歸,恐悔之無及!”

“陛下息怒,蕭老元帥乃是一片忠心。”韓拖古烈也連忙出列說道,“吳安國雖然僥幸攻破易州,卻並不敢據守,可知其兵、糧皆有不足,南京尚有數萬精兵,對付一吳安國,綽綽有余。然則靈丘、飛狐、易州接連失守,此事難以隱瞞,屬國之兵,不免各生異心,部族之軍,皆有恐懼,宮分、漢軍或有家業在西、南兩京者,亦不自安。人心如此,誠可慮也。”

韓拖古烈話音方落,仿佛事先商量好的,蕭嵐便馬上接著說道:“況且用兵之道,進退以時,南朝亦天下大國,不必畢其功於一役。此番用兵,雖則南朝皇帝年幼輕率,不肯議和,然臣以為此亦不足為慮。我契丹之長,不在較一日短長,如今河北道路已熟,今歲退兵,稍作休養,明秋再來,如此方是長策。到時南朝肯和便罷,若不肯和,那點歲貢,難道我們不可自己去取麽?”

耶律濬看看蕭嵐,又看看韓拖古烈、蕭阿魯帶,擡起的手臂,終於無力的放了下來。這三個重臣一唱一和的,可他知道,蕭嵐的話,是給他留面子,而蕭阿魯帶與韓拖古烈的話,卻是正中要害。

退兵班師的事,早就應該擺上台面了。盡管耶律信還想做最後一搏,但是,大遼的大軍在河北,如今的確已形同雞肋。進取有所不能,退兵則不僅顏面無存,而且恐怕還會招致宋軍的報復,再次將戰火引入國內。而更麻煩的是,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有點長了,各族的將士們都已經漸漸失去了最初的士氣,取而代之的是思歸之心。而且,就算是大遼,就算是整個草原,戰馬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整個夏季、秋季都在河北作戰,動員的戰馬有數十萬匹——這是他最可自傲的資本,耶律濬敢稱他的治下是大遼最鼎盛的時期,這就是最主要的證據——但是,如此長時期的戰爭,對於保持戰馬的數量與健康顯然不會有任何的益處。在農業方面,因為陸續征調了可觀的漢軍,尤其是負責後勤與運輸征調的農夫,這無疑嚴重的損害了各地的生產,州縣守令,更是怨聲載道……在這個時候,吳安國五日之內,連下三城,攻破易州,侵擾南京道,的確是立即將原來所有的矛盾激化了。

耶律濬心裏面很清楚——軍心不穩,既是事實,亦是借口!

他心中很難說不想退兵,但是他同時也寄最後一絲僥幸於耶律信,希望他能帶給他一個奇跡。所以,在任何別的臣子面前,他仍然堅定的支持耶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