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 第二節(第2/7頁)

此時他已經收到密報,得知了金帳議事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對他並無意義,不管那邊是什麽結果都好,只要風起冰凍,他都必然要退兵。事實上,他的糧草也只能勉強支用十日了。

長寧宮都轄蕭垠是南征以來追隨韓寶比較久的將領,他與耶律雕武又素來交好,此時覷見韓寶臉色不對,連忙說道:“萌古只是小部,不值一提。五國部素來恭順,室韋雖偶有叛亂,大體還是忠心的,只是這兩部都在東京道,互相之間免不了有些怨仇,並非真的敢生事端。惟有叠刺葛部是祖宗時所謂的‘外十部’,粘八葛部更是叛逆征平未久,這些部族,祖宗之時,也只是羈縻而已,不納貢賦,更加不服征調,如今我大遼鼎盛,他們才不得不派出兵馬,隨我征戰。便是偶有怨語不安,也是尋常之事,不必過於在意。”

耶律雕武卻並不賣賬,他生得極為兇惡,黑黝黝的臉龐,瞎了一只左眼,左邊臉頰上還有一道駭人的刀疤,讓人一見便以為只是個莽勇的武夫,但其實他卻是韓寶帳下眾將中最有學問的一個,不僅精通契漢文字,還熟知史事,擅會填詞,因此對韓寶也沒那麽畏服,冷冷說道:“昔日苻堅伐晉有淝水之敗,也並非謝安輩有何了不起之處,不過輸在‘眾心不一’四字之上。”

這帳中倒有一大半人不知道苻堅、謝安是誰,但耶律雕武知道韓寶卻是聽得懂的,也不管眾人,又說道:“粘八葛乃是塞北最大的部族,雖被擊敗,卻未傷根本。只不過他們知道我大遼強盛,其部族所居之地離我大遼甚遠,最大的敵人又是阻蔔等部,故此才甘願降服。粘八葛部信奉十字教,如今已與西夏結盟,共同對付黑汗,其野心不問可知。有傳言說還有粘八葛部的十字僧前往南朝汴京……此次南征,粘八葛部便極不爽利,征兵之使者去得最早,他們卻來得最晚,道路雖遠,又何至於拖至九月才至?其部控弦之士,何止十萬?卻只派了一千騎兵,貢馬兩千匹助陣。似這等部族,便得意之時,也要多加提防,如何可以共患難?”

“粘八葛南有黑汗,東有阻蔔,皆其宿敵,不足為慮。”韓寶淡淡說道,粘八葛部的叛亂是他親手鎮壓,他自然頗為了解此部,遼國其實也需要一個相對強大的粘八葛部,以此來制衡阻蔔諸部,因此遼國對粘八葛,也只是要求他們納入名義上的朝貢體系。不過耶律雕武所說的,也不可不防,因又問道:“將軍說了這許多話,當是有些主張吧?”

“不敢。”耶律雕武欠欠身,余下的一只右眼中,現出狡黠的光芒,“不過末將以為,驅使這些部族屬國軍,尤其非我契丹部族,便不能讓他們太閑著。”

“將軍的意思是?”

“晉公何不令其先渡過唐河抄掠博野?”

韓寶頓時愣住了。

這個辦法他其實不是沒有想到過,大軍不到,先分出一兩千騎渡過木刀溝、唐河,攪一點風浪出來,甚至還可以騷擾祁州。但最終他沒有實行此策,因為此時的博野、祁州城一帶,宋人都聚集在城鎮堡寨當中,四野當中,往往數十裏荒無人煙。派出一兩千騎,若攻不下城寨,宋軍大可置之不理。相反,韓寶倒有別的擔心——他越來越不願意在安平這個地方與宋軍決戰。甚至可以說,他也在有意避免可能招致提前決戰的事情。

每日挑戰不過是做做樣子,他知道宋軍根本不會應戰。但是派兵渡河就不一樣了……等到唐河結冰才是最好的選擇,宋軍可能會認為他一旦開始撤兵,對他們來說最為有利;但韓寶也同樣認為,當唐河結冰,他才能真正發揮大遼鐵騎的長處。

但此時耶律雕武又提出來這個他心裏早已否決的計劃,卻讓韓寶又有些猶豫了。

河水冰凍的日子遲遲沒能到來,而軍糧卻一日日耗盡,吳安國又令人意外的出現在南京,飛狐、易州失守……山前山後的局勢撲朔迷離,這一切,都讓韓寶開始猶豫——他也許無法再從容等待了。盡管表面上他還可以公然訓斥蕭吼。

正沉吟著,忽然,從城外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隱隱約約,仿佛有人在高呼著“萬歲!萬歲!”

眾人驚訝的對視了一眼,韓寶騰的起身,便見一個親兵匆匆忙忙跑了進來。

“出何事了?!”韓寶喝問道。

“似是南朝在勞軍!”

“勞軍?南朝皇帝來了麽?”韓寶更加驚訝,取了寶劍,大聲道:“走,看看去!”

安平城外,步騎近四萬的宋軍,整整齊齊的列成十數個方陣,赤紅的戰旗,明亮的鎧甲,銳利的長槍,在朝陽的照耀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大宋右丞相、三路宣撫大使石越身著紫衫窄袍戎服,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在王厚、慕容謙、唐康、折可適、姚麟種師中諸將的簇擁下,走過陣前。在他們的前後左右,都有呼延忠所統率的數百騎班直侍衛環繞,這些“羽林孤兒”們,皆鮮衣怒馬,高舉著象征軍中權力的五色將旗與斧鉞金鼓,在十余名鈞容直所奏軍樂的指引下,走過諸陣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