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 第三節

十月入冬的河北,雞鳴一遍的時候,天還是黑蒙蒙的。但環州義勇都指揮使何灌卻已經從床上起來,披掛整齊。當他走到營中校場的時候,他的三百余名部下,已經牽著各自的戰馬,整整齊齊的在校場中列隊等候。掃了一眼這些部下,何灌的心中,不由泛起一絲苦澀來。

當初他們從環州出發的時候,是整整一千人,到達河北的時候,實際有九百六十四人,屢經大戰,一大半熟悉的面孔都已從面前消失,除去不到兩百名被送往東光養傷的傷員,到如今,便只剩下了這麽點人馬——其中還有相當的人馬,是在他們攻下饒陽之後損失的。

攻取饒陽後,何畏之給了他們一個幾乎是九死一生的任務。他們要靠著簡單的地圖,分成一個個的小隊,穿過人生地不熟的河間府,往東直達君子館,往北要渡過幾條河流,深入博野。他們負責刺探遼軍的情報,以便宣台可以隨時掌握遼軍的動向,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既要小心翼翼的避開遼軍的大隊人馬,又免不了會與小股遼軍遭遇,發生惡戰。許多人就此失蹤,一去不返。

直到三天前,也就是十六日,因為遼軍突然偵騎四出,加強了對肅寧、君子館周邊地區的警戒,環州義勇意外折損了十余人,何畏之才不得不下令暫停行動。這讓何灌暗暗松了一口氣。自從與遼人作戰以來,功勞簿上,沒少記他的名字,幾天前,雄武一軍的都行軍參軍褚義府特意來恭喜,他打聽確實,宣台敘功,他因屢立戰功,升了兩階,很快就將榮遷翊麾校尉,只待朝廷批準了。大約戰爭一結束,他就會離開環州義勇,去某處擔任軍行軍參軍或者營副都指揮使——褚義府之意,大約是想試探他的口風,希望他去雄武一軍。而仁多觀國則更加直接的告訴他,不必去理會褚義府的拉攏,即使他戰爭結束後止於翊麾校尉,唐康也會薦他一個兵部主事的職位——由武資轉文資,雖然必須要降一階,但任誰都知道,後者更有前途。大宋的七品官不知道有多少,能在六部中謀個主事差遣的又有幾何?但是,何灌卻並沒有很高興的感覺。這幾日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一些瑣碎的雜務。自從熙寧以來,大宋朝對軍隊制度進行了許多的改革,有些變化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普通士兵薪俸、獎賞的發放方式——但這些細節上的完善,對於普通的士兵來說,卻關系重大。環州義勇有不少士兵的薪俸是直接由家屬在環州州衙支領的,但也有一部分將士卻是隨軍支領,還有許多人的獎賞也並未支領,而只是記在賬上……何灌一筆筆的將這些賬目理清,以便日後能將這些錢,交到戰死將士的家屬手中。

領著這三百余人出了早操——這是環州義勇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習慣——此時包括神射軍在內,其余各軍的將士都還沒有起床。何灌讓士兵們回營歇息,等著開早飯,自己則親自帶了幾個人去滹沱河邊取水。遠遠的,還沒到滹沱河邊,何灌忽然聽到腳下“哢嚓”一聲,他心中一動,彎腰低頭看去,卻見他的一只腳正好踩在一小塊冰上。

他拎起一塊冰片來,看了看,又擡頭望了望西邊的滹沱河碼頭一帶,靠著岸邊,密密麻麻停了許多運糧的小船,還有幾個人正摸黑朝這邊走來。

何灌連忙丟掉手中冰片,迎了過去。那幾人見著何灌,都吃了一驚,慌忙朝他行禮。何灌打量他們一眼,識得有一個人是東光來督運糧草的陪戎校尉,因問道:“你們這是去哪?”

那陪戎校尉欠身回道:“回何將軍,下官是去何昭武請令的。”

“請令?”

“是。昨晚刮了一夜的北風,河邊的水窪都結冰了。老梢工都說這滹沱河結冰也就是一兩日的事了,船若不劃回東光,便要凍在這兒,哪裏也去不了。”

“那你們去吧。”何灌點了點頭,他才朝河邊走了幾步,忽聽到身後有快馬疾馳而來,他停下腳步,轉頭望去,卻聽一個熟悉的聲音在馬上喊道:“宣節,宣節!”卻是他軍中的一個親兵。那親兵策馬跑到跟前數步,便勒住坐騎,翻身下馬,小跑過來,稟道:“宣節,昭武召見。”

何灌不敢怠慢,連忙騎了他親兵的戰馬,往饒陽城馳去。

他趕到何畏之行轅時,見行轅內外,平靜如常,通傳之後,進到中廳,也不見何畏之麾下其余諸將,只有何畏之一人背著雙手,在看一幅畫在絲綢上的地圖。何灌參見已畢,便叉手侍立一旁,聽何畏之問道:“仲源,來的時候,你可發現今日有何異常麽?”

何灌一時也不知道何畏之問的是什麽,小心回道:“下官並未發現別的異常,只是方才去到河邊,發現河邊的水窪已經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