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 第三節

十月廿四日。

一夜風雪過後的河北平原,顯得格外的空曠、遼闊。北風在白茫茫的雪原上呼嘯而過,偶爾從雪地上露出的箭簇,讓這冬日的清晨,更多了幾分寒意。

驍勝軍第二營都指揮使劉仲武親自率領著麾下一個都的騎兵近九十名將士,在遼軍的東南邊巡逡著。按照大總管王厚的將令,五更時分,劉仲武便已離營,此時已有小半個時辰,他們走了快十裏路,卻連一個遼軍的攔子馬也不曾見著。

“沒有遼人更好。”劉仲武在心裏說道。他麾下第二營所負責的區域,是遼軍最有可能突圍的方向之一。劉仲武並非尋常武夫,他知道倘若遼軍不肯突圍的話,再困守數日,王厚便能將他們圍得個鐵桶似的。到時候遼軍糧盡援絕,天寒地凍,縱然人能作戰,戰馬沒有吃的,那便是任人宰割的結局。因此,他也並不計較那區區幾個首級。

但跟隨他的將士卻並不如此想法。驍勝軍是大宋朝的騎兵教導軍,軍中將士,盡皆精銳;而劉仲武的第二營,是突騎營,更是精銳中的精銳,突襲、偵察,是他們平日訓練不知多少次的,此番被派出來充當探馬,正是一展其所長,昨日牛刀小試,全軍斬下遼軍的攔子馬首級二十余顆,因此人人都盼著再發些利市。

將士們的士氣十分高昂。就在昨天下午,當大軍追上遼軍之後,王厚突然公布了樞府對開戰以來有功將士的獎賞命令,行營諸軍中,便以驍勝軍的獎賞最引人側目——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自遼國南侵以來,驍勝軍是除拱聖軍外與遼軍打硬仗最多的部隊,而且還有過大敗蕭阿魯帶那樣的大捷。雖然數番大戰下來,驍勝軍傷亡慘重,似劉仲武的第二營這樣傷亡較小的部隊,每個都一百多人,至少都有十余人的傷亡,但對於他們這些最終在戰場下生存下來的人,朝廷的確是做到了不吝爵賞。

如劉仲武本人,便終於如願晉升為正六品下的昭武副尉,放在舊時,便算正式步入“橫行正使”之列,他日離開驍勝軍,不僅可以獨領一軍,甚至有機會轉任親民官,擔任邊州知州、知軍。除此之外,計算他的戰功,他還可以奏請朝廷,蔭封一名親屬。

而這種加官晉爵的喜悅,對於普通將士來說,可能更加意義非凡。帶隊的都頭趙全,因為終於晉升為仁勇校尉,從昨日起便一直笑著嘴巴都合不攏來。正九品上的仁勇校尉,大約相當於改制前的左、右侍禁,雖只是所謂的“小使臣”,然而由仁勇副尉至仁勇校尉,僅每個月的俸錢便足足多了兩千文,這足以令一個家庭的生活,由拮據轉為寬裕。

更何況還有大量的錢物賞賜。一改往日的陋習,這些錢物並不直接發到士兵手中,而是發給將士們一張由樞府與太府寺共同簽發的“文歷”,上面注明賞賜的對象與錢物多少,士兵們可以拿著這張“文歷”,去錢莊總社下屬的任何一家錢莊領取賞賜,而無需去糧料院等官方機構去領取,斷無克扣之弊。朝廷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賞賜,雖然有些出人意料,其目的當然是為了節省運輸開銷,並且防止過往那種弓手齊射一次便要發賞錢的陋習死灰復燃,但對一般將士來說,卻也是十分方便的。親眼看著一串的銅錢,一匹匹的絹布,當然感覺很好,但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一直隨身帶著這些東西,卻也是沉重的負擔,隨時都要擔心遺失、損壞。錢莊總社這些年來,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聲譽,這些“文歷”,在眾將士的眼中,實與交鈔並無區別。不少士兵更是拿著到手的“文歷”翻來覆去的看,一個個樂得眉開眼笑。其中獲得賞賜較多的士兵,各種賞賜折合起,差不多有五六十貫之巨,一時人人艷羨。

王厚更是在三軍面前宣布朝廷新頒的賞格,不說獲韓寶首級者,即可封侯,賞銀一萬兩,便是一個普遍的遼兵首級,朝廷亦賞錢一萬文,生得戰馬一匹,賞錢也有三千文!

一面看著那些有功將士升官發財,興奮的炫耀著自己的收獲,一面是誘人的賞格,許多人的眼睛都是紅的。沒有立功的將士想要立功,立過功的將士眼睛裏看的卻是比自己功勞更大的同袍……劉仲武麾下的這些突騎兵,昨天才一放出去,看見遼兵便像惡狗看見了肉骨頭一般,若非畏懼軍法,恐怕他們會為爭搶首級而自己打起來。

因此,轉了小半個時辰卻一無所獲,不免讓眾將士都有些沮喪,尤其是趙全的副手張升,眼神中滿是掩飾不住的失望。二人同是紹聖二年選調進驍勝軍,與遼國開戰以來也是一同並肩殺敵,而如今,趙全已經高升,他所立的功勛卻不夠,仍舊只是個從九品陪戎校尉,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如今宋軍已是將韓寶部團團圍困,這是獲取軍功的最好機會,一旦錯過,日後二人的地位差距便可能越來越大。軍中已經風聞,樞府決定重建拱聖軍,禁軍諸馬軍損失的兵馬,也要重新補上,重建這些馬軍,需要大量的軍官,而驍勝軍的校尉便是首選,到時候,趙全已貴為副指揮使,而且很快就有機會出任營一級的參軍、書記,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人脈、聲譽,打下仕途的基礎,有極大的機會在十年內做到指揮使;而他卻只能做個都頭,慢慢磨勘的話,按照紹聖元年的詔令,他們這些低級武官,要七年才能熬夠資歷磨勘一次,倘若中間犯點什麽過錯,甚至可能要熬上十年。雖然大宋朝的絕大部分武官終身都沒有機會升至致果校尉,對趙全、張升這等普通軍官來說,終身的奮鬥目標其實也就是個營副都指揮使、從七品上的翊麾校尉,甚至可能只是個指揮使、禦武校尉,但人生苦短,倘若熬年資磨勘,自從九品陪戎校尉熬到禦武校尉,極可能要熬上近三十年才能有希望——要熬到那個時候,他已經垂垂老矣,而禁軍大概也不會再接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