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 第三節(第3/5頁)

遼軍這次突圍,全部遠遠繞開何畏之的大營,顯是不願與宋軍糾纏,同時也拋下了不少難以帶走的輜重,但是並沒有全軍上馬疾馳,大軍在雪地上牽馬跋涉,只有少量騎兵在四周警戒,不讓驍勝軍靠得過近——這是可以理解的,若其一直驅馬疾馳,不見得就能甩下宋軍,倒可以肯定要把自己的戰馬給累死不少。這也表明韓寶仍然很鎮定,並未驚慌失措。

而饒是如此,丟下一部分輜重的遼軍,行軍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遼軍選擇向滹沱河北流突圍,讓宋軍略有些意外。但很快他們判斷,韓寶這是為了盡快渡河——若走唐河支流,到達河邊之前,留給宋軍的時間就太多了。這不失為一招妙棋。而讓宋軍無奈的是,原本正當其沖的何畏之部,卻被一夜的大雪困得動彈不得。

積雪數寸之後,雄武一軍的環營車陣,行動起來格外困難,根本不可能跟上遼軍。而何畏之也深知雄武一軍與鎮北軍的戰鬥力,不敢扔掉火炮,率此步軍阻擋遼軍。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遼軍繞過自己,揚長而去。

如此局面,讓一直率軍緊跟在韓寶那一路遼軍附近遊蕩的劉仲武有些始料不及,他幾乎急得跳腳,卻又無可奈何。他幾次試圖靠近騷擾遼軍,但遼軍有一個千人隊始終緊緊盯著他們,只要他一率兵靠近,便會受到箭雨攻擊,而他離遠之後,遼軍卻也聽之任之,並不窮追。而且他仔細觀察,遼軍的大隊,雖然是急行軍,卻也隱隱保持著作戰隊形,一旦有變,便可以迅速全軍上馬列陣迎敵。他的突騎兵行動迅速,來去如風,但是都是披輕甲,易被弓箭所傷,幾次試探,他已傷亡了十余名部下,這讓他不得不更加謹慎。至於率領這千余騎沖陣的想法,他是絕對不敢有的……韓寶部宮分軍的戰鬥力,他是領教過的,以這千余騎去進攻萬余人馬的遼軍,和送死沒有區別。

劉仲武只能暗暗祈禱王厚趕緊派兵追來。

王厚沒有讓他失望。

二十三日晚上的大雪,對宋軍頗為不利。而韓寶竟然立即很好的利用了這天時的變化,這讓王厚不由不心生欽佩。他本來計劃倘若韓寶向滹沱河北流突圍,何畏之部足以牽制一時,而他便可以不急不徐,從容追來。如果一定要與韓寶決戰,他更希望以橫山蕃軍的步軍、火炮為中陣,而將騎兵部署在兩翼與後方,先利用火炮破壞遼軍的陣形,然後用騎兵從兩翼沖擊,步軍方陣再自正面碾壓。而一旦遼軍動搖,出現後退的情況,後方的騎兵就可以借勢沖殺。

然而一夜之間,這個完美的作戰計劃便變成了一張廢紙。

在積雪數寸的天氣裏,動彈不得的,不止是雄武一軍的火炮,也包括唐康和劉延慶的那約兩百門的火炮。而且,不用何畏之報告,他也知道,除非是協同強大友軍作戰,否則雄武一軍與鎮北軍沒有能力獨擋一面——那只能帶來災難性的潰敗。

因此,一接到煙花警訊,王厚便立即調整了自己的方案。

當李浩較詳細的情報一到,王厚的將令便接連發出,一支支宋軍立即領兵出營,朝著遼軍追去。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厚命令以唐康與劉延慶的橫山蕃軍步軍果斷丟棄火炮,輕兵疾進,擔任前軍,追擊東路的遼軍。而他自率雲翼、威遠二軍緊隨其後。慕容謙則率橫山蕃軍馬軍、武騎軍、渭州蕃騎與種師中的龍衛軍余部一道,追擊西路的遼軍。同時又派人知會何畏之,命其部整裝以待,待他的大軍一到,即隨中軍行動,一道追擊遼軍。

雖然對以橫山蕃軍右軍為前鋒頗有懷疑,但王厚的命令,還是讓宋軍盡皆摩拳擦掌。他的這數道命令,意思十分明白。就是要以重兵圍殲韓寶,但對於這四萬遼軍,一個都不肯放走!

王厚用兵向以沉穩著稱,十月廿四日的追擊戰,卻展現了他指揮的另一面。

因為對於滹沱河北流的冰情也不盡了解,擔心遼軍渡河逃去——雖然滹沱河北流的冰情肯定要遠比唐河復雜,但是這一夜的大雪,卻讓王厚不敢掉以輕心——因此,宋軍的追擊,一改前一日的不急不徐之態,在王厚的命令下,宋軍盡棄輜重、老弱病殘在營,數萬大軍,全部輕裝疾進。

而他以橫山蕃軍步軍為前軍的決定,也立竿見影的起到了效果。

這支輕裝步兵習慣於艱苦環境,而且其作戰方式與其他的宋朝步軍不同,不依賴於繁多的輜重裝備,只要遼軍不騎馬逃跑,橫山蕃軍步軍的行軍速度,就能走得比騎兵還快。不到一個時辰,唐康與劉延成竟然追了近二十裏,已經可以看見耶律雕武的尾巴了。不過以這樣的速度行軍,作戰隊形自然是無法保持了,而且掉隊的士兵也不少,短短的時間內,至少有近千人掉隊。這讓唐康與劉延慶一路都追得提心掉膽,不過那右軍都校在唐康面前拍著胸膛力保無事,唐康追敵心切,加之身後的王厚並未派人來阻止,而是默認此事,所以他仍是咬牙答應。但他與劉延慶自然是騎馬隨行,唐康至少帶了十余匹好馬輪流乘坐,倒是半點疲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