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侖關(1939年11月~1940年2月) 筋疲力盡(第3/6頁)

對第5師團的命運,無論是東京的陸軍參謀本部還是南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都極為關注,參謀本部次長澤田茂在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鈴木宗作(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4期,愛知縣人)的陪同下已直飛廣州了。

在廣州的第21軍司令部,軍參謀長根本博向澤田抱怨東京劃給第21軍的兵力太少,使得該軍一面在廣東作戰(第18師團、近衛旅團、第104師團正與張發奎、余漢謀戰區的部隊作戰),一面在廣西作戰,顧此失彼。

澤田茂毫不客氣地指出第5師團陷入被動跟今村均敵情判斷失誤有直接關系:12月17日,中國軍隊發起攻勢時,今村仍認為對方不會有大行動,而沒拿出積極的應對辦法,最後逐次增兵,犯了兵家大忌。

12月29日,鈴木宗作以及第21軍副參謀長佐藤賢了飛到南寧。按日本人的描述,雖然廣州軍司令部為第5師團的處境垂頭喪氣,但第5師團司令部的氣氛卻“異常平靜”,師團長今村均像個練太極的,正在司令部推挪騰移。

聯席會上,今村提出親率人馬進兵的計劃。

佐藤賢了亮出安藤利吉和澤田茂達成的共識,不希望第5師團單獨決鬥,一線部隊應後退三十至四十公裏,全面采取防禦姿態,等第18師團趕到廣西,再進入反擊。推算時間的話,還需要等大約一個月。

佐藤說完,拿起紅色鉛筆,在作戰地圖上的三塘和四塘間畫了道防線。今村均找來橡皮,把那道防線又擦掉了。他告訴佐藤:“不必等第18師團集結,第5師團有能力和意志獨自擊破當前的中國軍隊。”

今村認為,對一線的情況,廣州第21軍司令部不會比南寧第5師團司令部更清楚。現在,南寧外圍的五塘、六塘和七塘的中國士兵在減少,大多已回撤去圍困八塘和九塘間的日軍增援部隊了。在那裏,日軍被兩到三層的中國軍隊圍困,如果後退三四十公裏,等於把防線回撤到南寧外郊,如此一來中國軍隊就會順勢攻打南寧,第5師團士兵失敗的情緒就會上升,不但完不成掩護後面日軍集結的任務,還會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

今村還提到一點:“如果第5師團回撤南寧,中國軍隊極有可能分出一部分兵力趕往欽州,去阻擊將在那裏登陸的第18師團。”

佐藤頓時被今村說得如雞啄米。

今村抗令成功。按他的計劃,自己帶著部隊前去解圍,但廣州的安藤利吉認為他還是留在南寧比較好,最後解圍的任務給了旅團長及川源七,叫他帶人替下八塘和九塘間的坂田聯隊和三木聯隊。

1940年元旦,及川帶著旅團的一個聯隊從南寧出發。

走之前,今村叫及川“下功夫研究一種操典上沒有的新戰術”,用來對付中國軍隊。除帶了最大量的彈藥和糧食外,他還叫及川帶上所有能帶的用於修建戰鬥工事的工具,做堅守一個月的準備。

1月1日午夜,及川帶部隊悄悄開抵八塘。

過七塘時,當地日軍交給及川一個寶貝:從中國軍隊那裏繳獲的一張五萬分之一的作戰地圖。

此時,九塘方向槍聲不絕。

3日黃昏,坂田聯隊和三木聯隊開始撤退。

按計劃,三木聯隊、坂田聯隊都撤回南寧。但當撤回三木聯隊後,今村均覺得有點不合適,因為台灣混成旅團(林聯隊和渡邊聯隊)還在一線。當初,台灣混成旅團主動前來救援,此時把自己的部隊撤去,有點說不過去。今村琢磨了一下,叫及川把坂田聯隊留下來,只撤回作戰最久、傷亡最大的三木聯隊。

從1月上旬開始,日軍重新掌握了昆侖關上的制空權。

1月13日,近衛混成旅團和第18師團在欽州灣登陸。一個多星期之後,近衛混成旅團出現在七塘,第18師團出現在南寧。現在,決定全線反擊的日軍的目標是賓陽,也就是昆侖關的後背。

在日軍援軍不斷開來之際,白崇禧抽掉5個師加強正面。但這三萬多人馬在路上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

2月初,賓陽徐庭瑤第38集團軍司令部遭空襲,一度造成司令部與前線部隊的通信中斷。此時,近衛混成旅團已攻向賓陽。不過,日軍在靈山縣與欽州交界的泗合坳,一度遇第46軍阻擊。

會戰以來,何宣第46軍和韋雲淞第31軍(欠蘇祖馨第135師)擔負了攔截日本援軍和破襲交通線的任務。韋部經大迂回,攻擊欽州到南寧公路的北段;何部則進攻這條公路的中段(蔡廷鍇集團軍破襲南段)。

韋雲淞手下的那兩個師,雖多次攔截日軍,取得一定戰果,但一打起爭奪戰就不行了,沒攻下沿途任何一個日軍據點,無奈中開始往公路上撒三角釘,紮日軍汽車的輪胎。

兩個師長都不是那種敢放手一搏的人。舉個例子,賀維珍那邊,當一支部隊無意中走到日軍背後,請求跟正面友軍兩面夾擊時,賀居然拒絕,認為太危險,又把那支部隊從日軍背後調到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