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侖關(1939年11月~1940年2月) 筋疲力盡(第4/6頁)

相比之下,第46軍那邊就主動多了,叫日軍十分頭疼。湊過來的近衛混成旅團的任務之一,就是把第46軍趕出欽州到南寧的公路沿線。在上面說的泗合坳,巢威又打了一仗。

這次會戰,巢威指揮有方,先護北海,後戰陸屋,表現出色。軍長何宣每每直接跟巢威聯系,下發戰鬥指令,叫夾在當中的師長馮璜很不爽,但也沒辦法。

泗合坳血戰中,近衛混成旅團集合在戰場上的兵力達到1500人。

陣地最危險時,巢威帶預備隊頂上,一線士兵見團長沖在最前頭,一個個也都躍出戰壕,撲向日軍與之肉搏。

激戰三晝夜,日軍傷亡甚多,中隊長淺田亦重傷被俘。巢威發現此君身著一種奇異的戰服:用長方形的鋼片疊成防彈衣。

因團中正好有一會日語的幹部,戰鬥間隙巢威提審淺田。開始,淺田黑著臉,一言不發。一再訊問,才開口。

“你是哪裏人?”

“東京。”

“叫什麽?”

“淺田浩。”

“年齡?”

“27歲。”

“軍銜?”

“陸軍大尉。”

“部隊番號?”

淺田不語。

再問,依舊不語。

轉而問:“為什麽參加侵略戰爭?”

“打擊重慶政府是我們的使命。”

“假如我們的軍隊踏上東京,你會有什麽感受?”

“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巢威狠狠地踹了淺田一腳。

此戰中,巢威的部隊奪得日旗十二面。

固守泗合坳,為的是等第46軍的其他部隊,然後夾擊日軍。由於友軍遲遲不到,日軍重整旗鼓,圍攻甚急,軍長何宣十分擔心,叫巢威撤下來,雙方爭辯良久。

巢威說:“軍長,此地位置重要,不可丟!”

何宣說:“我何嘗不知?現在援軍難以上來,不知那邊又有什麽新情況,你孤軍作戰,我擔心。”

巢威說:“軍長莫擔心。對軍人來說,陣前決死是最小的事。我決定,死守泗合坳,等友軍到來,夾擊當面之敵。即使友軍不到,我也決定在此流到最後一滴血。我相信,只要頂住最後五分鐘,友軍一定會到。”

何宣沉默了一會兒,說:“那我把特務營給你派過去。”

巢威說:“不可,特務營擔負著護衛軍部的重任,不可輕調。”

何宣說:“萬不可勉強,能頂得住就頂,頂不住就下來,你相機獨斷吧。”

幾個小時後,何宣電話又來了,還是叫巢威撤。巢威堅持己見,叫何宣把軍部往後移,免除後顧之憂。

何宣把電話交給參謀長。

參謀長叫張琛,他對巢威說:“巢團長,軍長已為你難過得流下眼淚。你還是服從命令,撤吧。”

巢威說:“戰鬥三晝夜,九十九步已經堅持了,只剩下最後一步。如果現在撤,如何對得起陣亡的兄弟?另外,如果我帶部隊撤,軍心容易散,那樣更容易被身後的日軍圍殲。參謀長放心,我必定完成任務,假如友軍不能到來,我當與陣地共存亡,這是中國軍人的榮耀,也是我46軍的光榮。”

過了一會兒,張琛在電話那邊說:“軍長說了,支持你的意見。他還說,在你部不撤的情況下,軍部不能先撤。軍部就在你們後面,成功成仁在一起。萬一有變,大家一起殉國。”

堅守中的巢威終於等來第一批援軍。

當面日軍發現有被包圍跡象時,也害怕了。不過,由於巢威的部隊傷亡太重,在最後的反攻時喪失力量,援軍在包圍上也沒能做到最好,日軍還是突圍而出。盡管如此,巢威的表現已足夠優秀。後來,蔣介石在柳州軍事會議上數落其他將領,唯獨表揚何宣。何宣說:“我軍之功,多在第524團團長巢威。”

此時,日軍開始進攻賓陽,想切斷昆侖關與賓陽的聯絡線時,第2軍軍長李延年叫鄭作民第9師放棄昆侖關。但這個師此時應受葉肇的節制。撤退時,出現潰散的一幕,參加過武漢會戰田家鎮大戰的師長鄭作民遭日機轟炸而亡,整個部隊也垮掉了。

日軍迂回賓陽,布防在南寧至賓陽公路正面的葉肇第37集團軍也陷入崩潰,紛紛後撤。

蔣介石叫白崇禧指揮各部夾擊向賓陽迂回的日軍,白回復:“我各部傷亡太大,在日軍迂回下,全線產生動搖,已無法展開攻擊。”

一個月後,在重慶,召開各戰區參謀長會議,何應欽總結了中國軍隊作戰時的八個弱點。其中一個就是:正面作戰部隊常因敵人側面迂回和威脅即行潰亂。

2月3日,趕來的日軍第18師團接替第5師團陣地,重新攻占了昆侖關。賓陽縣城在前一天傍晚亦陷落,桂南會戰就這樣結束。

會戰中,日軍被斃兩千多人,自己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傷亡就不說了,十多萬軍隊被擊潰。雖然昆侖關的釘子一度拔掉了,但整個桂南會戰仍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