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飛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精彩之春(第2/6頁)

在這種情況下,師團長大賀叫日軍轉移兵力再攻城外另一要塞——下陂橋。

由於前期第34師團沒遭受什麽打擊,所以臨近下陂橋地帶時,王耀武的偵察人員遠遠瞭望,目擊整個日軍呈“一”字形通過,走了好幾個小時。

守下陂橋的是第57師杜鼎的一個團。

杜鼎的部下趙相卿少尉帶部隊扼守橋頭,激戰中,他的左手指被日軍的手榴彈炸飛三個,依舊半步不退。繼而張賢宗中尉接替趙,又戰死橋頭。下陂橋位置關鍵,戰鬥愈加激烈。其間,王耀武親帶預備隊馳援杜鼎,反擊亦達七次之多。

下陂橋戰鬥激烈,一日內中日兩軍傷亡均在4000人以上。

在羅卓英的戰術裏,於節節消耗中吸引日軍到上高,在周邊對其進行反包圍。這裏面的關鍵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正面王耀武的部隊在上高發揮如何;二是日軍進入第三線決戰區後,其他原來在一、二線作戰以及從別處調來的增援部隊,即劉多荃第49軍、李覺第70軍和韓全樸第72軍(另一支部隊夏首勛第78軍還在外圍),能不能及時轉回對日軍進行反包圍。

從後來的戰況看,友軍按部就班地回轉決戰陣地,得益於王耀武第74軍在正面長時間的堅守。一位目擊此戰的戰地記者曾這樣斷言:“救上高事小,救全部反包圍戰局事大,假定沒有王將軍在上高正面這樣硬頂,反包圍勢態無由形成,戰鬥的結果更不稱其為精彩。”

在這裏,可以對比一下第一長沙會戰中的江西分戰場。

當時,第106師團在羅卓英第19集團軍、盧漢第1集團軍、王陵基第30集團軍中從容轉戰,最後中國軍隊不但沒把該師團拿下,還叫他們攻到作戰計劃中預定的最遠端(在王耀武第74軍增援後才給他們一定的打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正面的部隊沒能頂住,兩翼包圍的部隊又不能及時跟上。日軍雖相對人數少,可每打當面的中國軍隊時,卻處於優勢地位,最終得以各個擊破。

現在,為給王耀武打氣,羅卓英派出自己的警衛營到一線支援。同時,針對戰局變化,羅下令:“對錦江南岸的池田旅團主力采取攻勢,對北岸的大賀師團采取守勢,確保上高城。”

剛才說過,攻打白茅山的還有池田旅團的兩個大隊,但該旅團主力仍滯留在錦江南岸。池田帶著部隊在錦江南岸轉悠的時候,一度攻占了獨城東南的泉港,並分出一個大隊留駐,以掩護主力部隊的側翼。現在,這個大隊正遭到李天霞第51師一部和第49軍王克俊(行伍出身,四川廣安人)第26師一部的圍殲。前者正面強攻,後者協助側擊,該日軍大隊被一舉擊潰。

追擊中,王克俊所率第26師表現突出,將日軍殘部追到一個叫蜀家堎的地方,經三天兩夜的圍攻,最終將其全殲(戰後羅卓英對並非中央軍系統的第26師評價頗高,稱其“戰力極強”)。該師機槍手曾天聳在此戰中射殺包括小隊長在內的多名日軍後犧牲,他是位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在那個時代,無論是空軍還是陸軍,都可以看到從南洋歸國參戰的華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最後都血灑疆場,為他們的故國奮勇捐軀了。

按照最初的計劃,池田旅團沿錦江南岸逼近上高,但由於被李天霞第51師各種堵截和夾擊,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急著跟江北的第34師團會合。不過,就在池田主力(其實已經是殘部了)好歹也渡至錦江北岸與大賀師團合流後不久,那位師團長扭過頭來對池田說了一句話:“兄弟,你還是帶著部隊重新回到錦江南岸吧。”

池田臉差點綠了,問:“為什麽啊?”

池田臉差點綠了是有道理的,因為會戰開始後,他們先由東到西渡過贛江,接著又從北到南渡過錦江,隨之再由南到北渡過錦江,這一次又要他們再從北到南渡過錦江,他臉紫了似乎也不為過。

大賀說:“轉進到南岸,不叫那裏的中國軍從容北渡,有利於我率師團早日攻下上高。”

沒辦法,雖然兩個人沒有上下級的關系,但大賀畢竟是師團長,池田最後只好從了,如果他再甩袖子走的話,這仗還真就沒法打了。大賀拍了拍池田的肩膀,叫他注意一下錦江南岸的華陽渡口。由此看來,大賀的腦子這時候多少還有點清醒。此時,錦江大橋已被炸毀,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日軍控制附近的華陽渡口,將對基本結束南岸戰事而往江北上高方向集結的中國軍隊大不利。

幾乎在同一時間,王耀武也把目光落在華陽渡口。

王耀武命李天霞迅速分出一個團去控制華陽。李得令後,叫野戰補充團以最快的速度奔赴這一渡口。

團長胡景瑗說:“如完不成任務,我直接投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