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戰長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春華山之役(第3/8頁)

廖齡奇第58師蔡仁傑第173團在上午十點前已經到了春華山,該師其他部隊亦趕到戰場。

花谷旅團主力過來後,打了半天,花谷正發現面前的部隊不是那麽好對付。琢磨中,他回過味兒,自己的任務是渡過南面的瀏陽河,而不是在這裏跟中國軍隊糾纏,於是最後他跟池邊一樣,於太陽落山後,采取了遠距離繞道蔫溜的辦法。

但到了9月27日拂曉,余程萬第57師與接撞而來的第3師團主力遭遇了!

在此之前的淩晨時分,師團長豐島房太郎親率第18聯隊(聯隊長石井信)迂回攻占了永安。

我們說過,在這一片戰場,春華山、永安、黃花三地呈等腰三角形狀,春華山是頂點,永安和黃花分別是東西兩個邊角,位置十分重要。

因此豐島立足未穩,即遭廖齡奇第58師反擊。

現在說說廖齡奇。

會戰前,他再一次沒在軍中。幹什麽去了?到江西吉安結婚去了。當得知部隊向湖南增援時,廖齡奇這才回返,追上了部隊。

廖齡奇出身黃埔,在英國進修過戰術,性格桀驁,右臂負傷有殘。

廖很早進入第88師,那時師長是俞濟時,後換孫元良。南京陷城日,時為旅長的廖齡奇不能返城,大罵孫,最後率部沿城奔下關脫身。後蘭封一戰,第88師新師長龍慕韓被槍斃,廖不想留在這個部隊,轉投老上級第74軍軍長俞濟時。此時,恰巧軍所轄第58師師長馮聖法,以前也是第88師的人,而且正跟手下的旅長邱維達鬧矛盾。於是邱重新回到王耀武第51師,廖則取代邱做了旅長,後再升師長。

廖齡奇做師長後,王耀武已經是軍長。

在王的眼裏,廖性格跟張靈甫有點接近,都歷經過大戰,一個腿部殘疾,一個胳膊殘疾。不同的是,王有恩於張,老張服老王,言聽計從,廖就不一樣了,來第74軍是投奔俞濟時,跟王一無關系,二無淵源,加上廖有英國學歷,說的一口洋文,而且又跟王同歲,故而對王始終保持著一股勁頭。平時,兩人大面過得去,但私下裏,連老實巴交的周志道都看出來了:廖齡奇不服王耀武。

一次,在李天霞第51師師部,作為副師長的周志道對王耀武說:“軍長,廖齡奇也太耍性子了,給誰看呢?”

李天霞也在一旁幫腔,說:“軍長,這樣下去可不行。軍隊裏的事,下級不服上級,今後打起仗來,還怎麽指揮?”

王耀武“呵呵”一笑,說:“廖師長是老長官(俞濟時)的人,平時對我也沒有太大冒犯,只要大家同心殺敵,在這個問題上不出漏子,那麽一切都沒問題。”

不少時候,老王一句話說出口,聽上去很溫和,實際上鋒芒暗存。

確實,作為部隊長,最難受的就是下級不服自己,所以不要怪王微笑後面的冷冰冰。

永安外的廖齡奇,在豐島襲占該城後,他指揮部隊橫刀一切,斷絕了永安城內外日軍的聯系。

接下來的戰鬥極為激烈,不到一小時,第58師三個連長犧牲,日軍第18聯隊則有兩個中隊長戰死。此時,無論是石井信第18聯隊本部,還是豐島房太郎第3師團本部,都進入了永安。廖齡奇得知這一信息後,發起了狂攻。

9月27日全天激戰,整個永安火光沖天。

在副師長張靈甫指揮的城南圍攻中,兩軍投擲的手榴彈幾乎結成了一張天網。豐島身邊的第18聯隊在會戰中光中隊長就死了八個,其中三個在這一天被斃殺在永安。在永安,該聯隊一天之內傷亡超過八百人。

永安之戰,是第58師在抗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永安戰打到最慘烈時,第3師團長豐島綜合戰況,判斷出與自己陷入混戰的中國軍隊是王耀武第74軍。

盡管與第74軍決戰這件事在第11軍參謀長木下勇看來意義不大,按高級作戰參謀島村矩康的說法,也只是拖住第74軍,但真打起來後,無論阿南、木下還是島村,都絞盡腦針,想把王耀武撂倒。

在第3師團跟第74軍猝然遭遇後,阿南不但把軍直屬的野戰重炮部隊、坦克部隊全部劃歸往春華山方向增援的第6師團,而且命令第40師團、第4師團、第13師團早淵支隊分別牽制住正面和側翼的中國軍,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不叫任何中國的部隊靠近和增援第74軍。

對日本人來說,現在的問題是,第3師團怎麽就陰差陽錯地挨了第74軍的拳頭。

如果仔細論論上面這件事,不能不說是阿南的一個失誤。阿南是9月21日拿到王耀武第74軍開始移動的情報的。從21日到23日,日軍連續多日通過空中偵察關注該軍動向,但到了24日,由於天氣不好,雨霧彌漫,第74軍去向不明。雖已派第6師團專門對付第74軍,但該師團距離還比較遠。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第3師團沒做任何準備,仍貿然疾速向南進發,以至於在春華山和永安遭受重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