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戰長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廖齡奇的死

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蔣介石再次飛臨衡山,召開第三次南嶽軍事會議。

就在10月15日蔣介石剛到衡山後,散步時,突然響起尖利的空防警報。這把侍從室主任賀耀祖嚇了一跳。他們拿到的情報是七架日機來襲(實際上只有一架日軍偵察機)。雖然這樣的世面蔣介石見多了,但這一次也有點緊張,問賀耀祖防空洞在哪裏,後者說還沒有完全落實。蔣介石脾氣有點怪,按理說,此時應該發火,但最後也只是稍加責備賀不細心而已。

本來計劃這一天要開的預備會因日機飛臨而取消。

晚上,蔣介石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個是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

蔣介石召見王陵基,是想先從下面摸一下情況;至於召見王耀武,是因為第74軍在此戰中被擊破。

王陵基集團軍的駐地是贛北,會戰開始後一部入援湖南。

匯報完參戰情況後,王陵基說部下向他抱怨:“查日軍每師團,均有直屬炮兵聯隊,而我軍成建制的炮兵團皆為獨立兵種,不歸師或軍直屬,打起仗來,步兵等炮兵的事屢見不鮮,而炮兵往往又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導致步兵攻擊時事倍功半。”

面對這樣的抱怨,蔣介石能說什麽?

他已聽到多次了。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有一次在陳誠帶領下覲見蔣介石。聊天中,霍就談到炮兵使用的種種缺陷。不過,對於這件事,蔣介石也為難。道理很簡單:炮兵有限,不可能每個師都分配一個直屬炮兵團。但是,既然很多將領都提到這個問題了,蔣介石也就不能完全無動於衷。幾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他囑咐軍政部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湖南長沙人,曾國藩的曾外孫,先後就讀於聖約翰大學、哈佛大學、柏林大學)在跟美國政府談判時,促使他們提供1176門大炮,裝備30個主力師(配置給集團軍獨立炮兵團96門,配置給軍直屬炮兵團360門,配置給師直屬炮兵營720門)。

蔣介石找美國政府尋求一千多門大炮的支持,是因為後來他又看了個數字:德軍在蘇德戰爭初期,俘虜了380萬蘇軍,打死、打傷近1000萬蘇軍,繳獲或炸毀27452門大炮。看完這個數字,蔣介石嘆了口氣。當中國軍隊(其實也包括日軍)的每個師還在為兩位數的火炮發愁時,世界上最頂級的戰爭涉及的火炮已達五位數。

王陵基下去,王耀武進來。

如果說蔣介石和王陵基是完全公對公,那麽跟王耀武則是公私並行,蔣問王的第一句話是:“你比上次我見你時瘦了幾分。”

王耀武說:“校長!”

蔣介石說:“都說你的部隊被日本人打垮了,情況究竟如何?”

王耀武多精明,說:“學生叫校長失望了!學生已向戰區司令長官部遞交了請求處分的報告。”

蔣介石沉吟了一下,說:“很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樣主動要求上級處罰。”

王耀武說:“學生給校長丟臉了。”

蔣介石揮揮手,說:“你不必這樣,據我拿到的消息,你們雖損失嚴重,但當面日軍也傷亡不小。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與你交戰的倭寇,均是自淞滬以來無役不與的狡悍之部。另外,你們此次受損,也跟蕭之楚沒能在側背很好地掩護你們有關。”

王耀武說:“學生實不敢將責任轉嫁到友軍身上。”

蔣介石點點頭。

王耀武非常清楚蔣介石的脾氣。蔣最討厭的就是推脫責任,跟他在那裏辯解。王不但沒辯解,而且一再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就叫蔣介石滿心歡喜,但臉色很快又變得凝重起來。

蔣介石問王耀武:“佐民,你跟我說說,廖齡奇是怎麽回事?臨陣脫逃?!”

王耀武松了一口氣,說:“會戰之初,廖齡奇請假完婚,未在軍中,後趕回來,指揮部隊在永安一線與敵接戰,突圍後失蹤。他是我的部下,學生有失察之罪。不過,新近聽薛長官說,他回老家了,現已被帶到南嶽。”

蔣介石來回踱步,背對著王耀武,說:“他是我的學生,但軍中無小事,更何況臨陣脫逃。這是大罪,是軍人之恥!你是我的愛將,74軍是我看重的部隊,但不能因此而荒廢軍紀。”

10月16日,大會召開,蔣介石會前訓話,大意是:“敵我之比較,處處我不如敵,但我們仍心存最後制勝的把握。為什麽?因為仁義禮智信的千年傳統。軍紀就是禮。現在,有些軍人失去自信心,有的師頂上去一兩天就撤了下來,全然不知廉恥,武德之墮落令人憤慨!”

說到最後,蔣介石捶桌頓足,怒不可遏,與會將領面面相覷。

會議第一天,蔣介石主要數落李玉堂第10軍,大罵李玉堂無能。大家都很緊張,覺得蔣介石下一句話就是下命令槍斃李了。就在這時候,夏楚中遞給蔣一張追擊戰中繳獲的日軍地圖,地圖上顯示,有三個半師團的番號在第10軍正面。蔣看後沒說話,隨即宣布嘉獎了第79軍暫編第6師師長趙季平(收復長沙),並悼念了第74軍第57師步兵指揮官李翰卿、第99軍第99師第295團營長曹克人、第99軍第197師第590團營長劉虞卿等部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