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戰長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十月圍城(第2/6頁)

鳳凰觀的戰鬥不到半小時。結果是,西澤小隊被全殲,馳援而來的高橋亦陷入重圍;與此同時,城東雙蓮寺要塞遭第75軍圍攻。

宜昌之戰,就這樣打起來。

反攻宜昌的關鍵是將第13師團完全孤立開來。離該師團最近的,是荊襄一帶的澄田賚四郎的第39師團。

陳誠的計劃是,用馮治安第33集團軍(第5戰區,臨時調配第6戰區)和周喦第26集團軍分別向荊門、當陽出擊,切斷武漢、宜昌間的交通線,攔截增援宜昌的日軍;霍揆彰第20集團軍向沙市、江陵出擊,攔截日軍增援部隊的同時,警戒由嶽陽方向回撤的敵人;宜昌主戰場,以李及蘭第94軍、宋肯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8期,河北晉縣人)第32軍、鄭洞國第8軍第5師(第8軍由榮譽第1師擴建而來)以及李延年第2軍和施北衡第75軍為出擊力量,擔任宜昌城和長江西南岸(日軍在與宜昌隔江而望的西南岸有個前進據點)的圍攻任務。

開戰前會時,陳誠跟手下的部隊長特別提到一點:注意用戰車防禦炮直打日軍掩體。

中國軍隊發動攻勢後,內山英太郎的濃密的胡須開始顫抖。遭到圍攻的幾個據點,對守衛宜昌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他跟駐紮在鴉鵲嶺陣地的第103旅團長柴田聯系,後者派一個中隊去馳援雙蓮寺。龍泉鋪方向的立花大佐也派出一個中隊去解圍。柴田擔心龍泉鋪兵力不夠,於是又派出一個中隊增援龍泉鋪。

龍泉鋪隨即遭到宋肯堂第32軍的一個半師的圍攻。

雙蓮寺那邊,守備隊長山根少佐正在苦悶中。他管著幾個據點,其中一個叫東煙墩,另一個叫仙人砦。這兩個據點都受到中國第75軍攻擊,危在旦夕。從兵力上看,如果馳援前者,就不能搭救後者;如果搭救後者,就不能馳援前者;如果雙向派兵,那麽雙蓮寺就難保了。

一時間,第13師團手忙腳亂。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在通常情況下正面防禦地帶不可能超過25公裏。這個數字是他們的極限。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各種顧此失彼的漏洞就來了。獨立作戰的中隊正面則不能超過3公裏。兵力少,守備據點多,顧此失彼。現在,內山英太郎能做的,就是拆東墻補西墻。

再說宜昌西南邊,也就是江邊,守備日軍遭到在古老背登陸的中國軍隊的進攻。守備在這裏的原本是第116聯隊,也就是被早淵四郎帶走的部隊。後來,第104聯隊派過來一個大隊守備,但主要是輜重兵和工兵。從9月29日開始,該大隊就不斷收到鄭洞國第8軍準備從長江對岸強渡登陸的情報。

9月30日,第8軍一部強行登陸古老背,幾乎全殲了守備這裏的輜重兵和工兵。在另一個據點仙女廟守備的日軍來救援,但他們也全部是輜重兵。這批輜重兵乘著兩輛大卡車剛到一個叫雞子山的地方,發現正有中國軍隊圍攻據守在那裏的夥伴,便慌忙下車去支援,由於都是輜重兵而在白刃戰上等而下之,所以被中國軍隊的一個反撲,就殺傷了一多半。等於說,還沒趕到古老背,這支援軍就已喪失戰鬥力,殘余的仨瓜倆棗不得不掉頭返回仙女廟。

古老背是宜昌西南面最大的渡口,至此洞開。

作為圍攻部隊的主力,李延年所率第2軍終於在10月2日午後趕到戰場,出現在宜昌西北,也就是日軍第104聯隊守備的慈雲寺一帶。在這裏,第104聯隊長相田俊二帶人守備著正面大約二十公裏的陣地。

到10月2日前,幾個方向的中日軍隊都已交火,而慈雲寺暫無險情。即使如此,按常理說,守備該處的日軍也應進入戰鬥狀態了。

可情況恰恰相反。

10月2日上午,到慈雲寺視察的師團參謀長秋永力發現日軍用水儲備和戰鬥工事都不完善,非常吃驚,立馬找來相田,告訴他重慶中央軍李延年第2軍已迫近,叫他立即帶部下加強陣地警戒。相田如神仙散人,不緊不慢。下面的中隊長,也是如此,其中一名這樣說:“如果說參謀長是來一線慰問的可以理解,但卻嘮嘮叨叨地要加強陣地……”

事實是,10月2日黃昏,秋永力剛走,李延年第2軍王淩雲第76師就發起了進攻。

轉天,王淩雲集中各式火炮,一口氣打了400多發炮彈,接著率部突破鐵絲網,與日軍展開貼身格鬥。

到這一天夜裏,中國軍隊已完成對第13師團的包圍。

宜昌之外,切斷日軍交通線的輔助作戰打得如何呢?不好不壞。

鄭洞國第8軍榮譽第1師在新師長李彌(黃埔軍校4期,江西瑞昌人)的率領下,對沙市進行了突襲;與此同時,何紹周第103師切斷了武漢到江陵的公路。但有些據點,以五個師的兵力強攻而不能克。不過,由於宜昌外圍的日軍只有澄田賚四郎第39師團的少量部隊,所以霍揆彰、馮治安、周喦集團軍在整體上還是切斷了他們跟宜昌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