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戰長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雪在燒(第3/6頁)

美國在珍珠港被襲的轉天對日本宣戰,同樣已遭攻擊的英國緊跟其後。

美國以及英國的參戰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好消息。不過,對蔣介石來說,這時候,他內心深處更迫切希望蘇聯參戰,所以在12月8日,國民政府向日本宣戰這一天,他專門接見了蘇聯駐華大使,後又給斯大林發去一封電報,敦促蘇聯盡快投入對日戰爭。但半年多以前,斯大林已跟日本簽訂中立條約,為的就是避免將來兩線作戰,故而以“蘇聯正擔負著抗德任務而不宜分散力量”為由拒絕了蔣。後者很失望,其實他早就應該想到這一點,八個月前,蘇聯與日本簽訂中立條約後,隨之中止了對中國的援助。

一天後,國民政府又向德國和意大利宣戰。

德國和意大利在12月11日向美國宣戰,美國隨之向德國和意大利宣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二十多個國家陸續向德、意、日宣戰。這個世界上,除日蘇因有條約而未處於交戰狀態外,其他主要國家都已涇渭分明。這是真正的世界大戰,所以確切地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從1939年德軍閃擊波蘭開始,而是從1941年12月7日本襲擊珍珠港開始。

在一切涇渭分明後,中國終於不再孤獨地抗戰。

但必須說的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雖然在國際大勢對中國有利,但贏得抗戰勝利的根本還在於中國軍民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前赴後繼,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榮光可以經他人而拱手相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兩周,1941年12月22日,美國、英國、中國等盟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

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在政治上以吝嗇著稱的丘吉爾亦表示贊同。因為中國戰區劃定的範圍,雖然除了中國外還有印度支那和泰國,但不屬於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蔣介石欣然上任,立即叫美國政府給他派一個參謀長,後來跟他打得不可開交的史迪威就這樣到來。

興奮中的蔣,在12月23日,於重慶召開了中美英軍事會議,應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亞洲戰局(中國戰區和二戰中的中緬印戰區、東南亞戰區是不同的概念。中緬印戰區,是美國陸軍對其在中國、緬甸和印度的軍隊的作戰境地的稱謂。東南亞戰區則成立於1943年夏的盟國魁北克會議之後,由英國人蒙巴頓出任戰區總司令,成立的目的主要在於協調史迪威任總指揮的中國駐印軍和斯利姆指揮的英國駐印緬部隊以及溫蓋特指揮的英軍特種部隊)。

盟國雖然站在了一起,但在太平洋戰爭之初,戰局是非常不妙的。

以寺內壽一為總司令官、塚田攻為總參謀長的日本南方軍,以淩厲的攻勢橫掃東南亞的英美荷軍隊,整個亞太戰場一片黯淡。但是,就在這時候,在湖南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卻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陰霾之下的盟軍以巨大鼓舞,此戰也成為薛嶽平生最得意之作。

從第二次長沙會戰到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間隔了沒多長時間。日軍為什麽再攻長沙?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東京大本營從中國派遣軍陣營裏抽調了第5、18、21、33、38師團以及第3飛行團,為進攻東南亞和香港做準備。此外,第4和第6師團也改為大本營直屬,隨時準備南下。大本營告訴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第3師團也有可能在“某種情況下”調走。與此同時,考慮收縮華中防線,放棄宜昌、南昌和嶽陽。這遭到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的反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三天,阿南在武漢召開師團作戰主任參謀會議,說:“東南亞攻略已經開始,有些人認為中國戰場已退居次要位置,這是錯誤的!大本營認為,只要第11軍待在武漢四周,就會收到最大戰略價值,而不支持軍隊進行更大規模的作戰。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給第11軍的彈藥補給是39400噸,而從1939年到1941年,三年裏加在一起,只有13300噸。具體到使用的彈藥數字,這三年,平均每年只有武漢會戰的十分之一。”

參謀長木下勇則說了具體的事:“現我第23軍第38師團已開始香港攻略,根據拿到的情報,薛嶽第9戰區的一些部隊如第4軍已從長沙向廣東轉進,第5、6、66軍似乎也在向雲南集結[8],在湘桂邊境休整的王牌第74軍的動向也值得注意。”

在會後轉天,木下勇給駐廣州第23軍去電報,詢問歐震第4軍南移對香港攻略的影響。但第23軍沒有及時回復。這種情況下,木下在一個小時內決定對長沙發起新一輪進攻。計劃立即被阿南批準。阿南之所以如此積極,除了上面講到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隱秘的因素:11月底的時候,阿南被畑俊六召到南京開軍司令官會議,在那裏聽到派遣軍司令部流傳著一種說法:“打長沙這件事,在很多時候反而給予敵人以反宣傳的機會,對日本軍很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