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寄生胎(第6/6頁)

因為有功,功何在,批趙普。

從此天下風起雲湧,每個人都知道了應該怎樣做。趙普的苦日子來了。但是他心裏應該還是沒有著急,更加談不到什麽害怕。因為他此時更加堅信著另一條官場上的鐵律。

即皇帝的行為準則。

這裏有一個例子,話說距今三四百年以前的清朝,康熙當皇帝時,權相納蘭明珠犯事了,罪名成立,只等著康熙一聲令下,就要人頭落地。明珠半夜裏去求他以前的門客,現在的內閣大臣高士奇想辦法。高士奇想了想,告訴他,要人告他謀反,並且告發的人一定要是明珠的死敵索額圖的人。

明珠一聽大驚——謀反?這是殺罪變成了剮罪,罪加一等,滿門抄斬啊!

可高士奇卻笑著說——你這個笨蛋,這是對第一流的皇帝才能用的百發百中的保命絕招。很簡單,皇帝要想保住位子,就得看好手下的臣子,所以他絕對不能容忍朝臣中的一個黨壓倒另一個黨……明白了吧?就算為了自己,康熙都會留下你的命,來牽制索額圖。

雖然時代順序顛倒,但是道理是一樣的。趙普相信趙匡胤不會放任趙光義把他徹底搞倒,如果那樣,趙光義的勢力就會更加做大。

但是趙普想錯了,自從雷德驤的兒子告贏禦狀之後,趙匡胤很快就把趙普的原手下參知政事薛居正、呂馀慶扶正,開始和趙普同知印、押班、奏事,所有一切平等。從此,他的權力再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了。而且就在這時,他真正的災星出現了。

盧多遜。

這人是壓垮趙普的最後那根稻草。翻閱史書,可以發現,盧多遜當時所做的其實很平常,他不過就是向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報告,說趙普貪贓枉法,縱容手下,還有就是非常模糊的動作——“每召對,多攻普之短。”

不過就是經常性在趙匡胤跟前講趙普的壞話,但是講了什麽,歷史卻沒有交代。

這並不重要,結果已經出來了。趙普在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的8月,被趙匡胤從京城趕走。官方的說法是怕趙普累著,讓他先外出歇幾天。並且給了他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仍舊是掛名宰相的頭銜。

敗了,千真萬確地敗了。趙普願賭服輸,再沒起什麽刺,只是在臨走前,給趙匡胤寫了一封信。

信中提到——“外臣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

你的弟弟是完美的人,你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愛他!

趙普走了。想來他走出開封城門的那一瞬間,心中的悲涼憤怒相對都是非常少的,他會笑。趙匡胤,我盡力了,我們相識相知近二十年,精誠合作,才有了今天……別怪我,今後無論你出了什麽事,你都不要怪我!

趙普出京不到一個月,趙光義加封為開封府尹兼晉王,正式變成了當年柴榮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