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寄生胎(第4/6頁)

再看樞密院,趙普不禁會心一笑,這時的樞密使是李崇矩。他和李崇矩好到了什麽程度,用一個事實來說明比什麽都有力度——他的兒子和李崇矩的女兒很快就要結婚了。還要再往下說嗎?

最後是三司使了……趙普的心突然變亂。這時的三司使是他的老熟人楚昭輔,按說這是在趙匡胤還是個後周的將軍時,就和他同在幕府裏當差的老夥計了,就算兩個人平日裏處得不怎麽樣,總是你喊我叫的,但大面上總還過得去。尤其是互相都知根知底,他楚昭輔是不簡單,但比起敢把活人扔鍋裏煮熟了再吃下去的李處耘怎樣?哼哼,在趙匡胤的幕府裏,楚昭輔和李處耘的資格都比趙普老得多,可是趙普進去後就能把他們擠到一邊,把他們當手下人一樣使喚,再加上這十年裏官場唯我獨尊,想來楚昭輔沒有敢對他造反的膽子。

但是,這是在一年之前。時間截止到開寶三年,也就是公元970年的秋天以前,這之後,一切就都不好說了……

話說公元970年,也就是宋朝開寶三年,入秋之後的某一天裏,三司使(計相)楚昭輔突然去見趙匡胤。當時趙匡胤正坐在講武殿裏想心事,他一方面得想著北邊的契丹,“三千打六萬”的事情剛過,契丹人會不會馬上再來;一方面他還得關心一下潘美,那時的南漢還沒有打下來。

不過總體來說,他的心情非常好,尤其是秋天,收獲的季節又到了,這意味著他的國庫會變得更加充足。無論如何,有錢有糧日子才能過得下去。

就在這時楚昭輔跑過來告訴他——陛下,完蛋了,現在國庫裏的糧只夠吃到明年二月份的。沒辦法,得把禁軍都解散,讓他們到全國各地去吃飯。然後再把所有的民船都征調起來,到江、淮一帶去運糧。這樣才能保證明年開春開封府裏餓不死人。

這消息讓趙匡胤一下子從黃金夢裏重返赤貧,落差太大了,讓他瞬間抓狂,對楚昭輔一頓大吼——你這個三司使是怎麽當的?國家沒有九年的儲備就是不足,你居然只給我留了半年的口糧!要分軍屯田(解散禁軍,分散各地,虧他怎麽想的出來!),搜集民船,這是一下子就能辦到的?告訴你,要是到時候真的缺糧了,我就殺了你向天下人交代!

當天楚昭輔從趙匡胤的皇宮裏出來時搖晃得厲害,他知道,他的死期不遠了。他是計相,是一國之中財力調運的中樞神經,能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把這麽嚴重的事態解決,他比誰都清楚——不可能。事實上,他給皇帝的建議已經是他最好的辦法了,分散禁軍,盡搜民船……他也知道這根本行不通,但還能怎麽辦呢?

危急之中,他想到了趙光義。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求這位皇帝的親弟弟給講個情,能寬限幾天。但沒想到趙光義是如此地樂於助人,不僅幫他講情,還用自己開封府的班底人員陳從信幫他謀劃出力。結果是驚人的,宋朝的計相,三司使大人無論如何都辦不到的事,開封府尹的私人班底居然輕松搞定。

禁軍沒解散,時間沒用多久,也沒有盡征民船,江淮的糧食就出現在了開封城的國庫裏。

這件事在外人看來是皆大歡喜的,可在楚昭輔、趙普,甚至每一個朝中重臣的心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力量,一向以親和溫存面目示人的趙光義牛刀小試,就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能做到些什麽……所以趙普的心會亂。

第一,楚昭輔會站在哪邊?第二,趙光義腦袋的硬度得重新估量。

那麽到底還砸不砸呢?趙普微笑了,得承認,他一定沒在這上面費太多的心思。砸!為什麽不砸?不管有多少的客觀因素存在,最重要的要害只在一點——趙匡胤。

他所需要知道的,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趙匡胤到底喜不喜歡,同不同意他砸趙光義?

要想清楚,那可是親兄弟,而且同父同母,並且一直都是兄仁弟賢,父慈子孝的……這一棍子砸了下去,是成,是敗,要砸多狠,要收幾分力……唉,都太復雜了。

但是一定要砸,趙普牢牢地把握住了最重要的那一點。他打賭,趙匡胤一定同意,並希望他掄圓了棍子狠狠地砸到他親弟弟趙光義的頭上。

理由只有一點,但是絕對夠了——趙匡胤的兒子們都長大了。

趙匡胤一共生了四個兒子,依次排列是德秀、德昭、德林、德芳。但是德秀與德林均未成年就死去了,剩下的德昭與德芳,在這時分別已經是二十歲與十二歲。

尤其是德昭,二十歲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已經是標準的成人。而且作為國之長子,並且是趙匡胤元配夫人賀皇後所生的嫡子(很遺憾,德芳的生母在歷史上沒有記載,很可能是一位偏妃所生),到了這個年齡,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帝國的合法繼續人了。但是讓人萬分不解,趙匡胤不知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一直把德昭與德芳關在屋子裏,從來沒讓他們在出頭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