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死萬歲殿(第6/10頁)

回到開封城,趙光義一邊聽信兒,一邊在交代後事。他給自己的三兒子舉行了正式的冊立太子之禮。那是在宋至道元年,公元九九五年的八月十八日,宋太宗皇帝正式下制,詔告天下億萬子民,立襄王元侃為皇太子,改名“恒”。

同時宋朝大赦天下,詔皇太子兼判開封府(判,位於開封府尹之上)。至此中原漢統自從唐哀帝天祐(九〇四至九〇七)年間以後,近百年光陰,第一次重現皇太子之冊立。

當天趙元侃這位命運的新寵兒出皇宮進禦道參拜太廟列祖列宗,然後出現在京城百姓面前,博得萬眾歡呼——“少年天子也。”

這句話立即就傳進了深宮內院,現任皇帝他老爸趙光義的反應是極端憤怒,他立即就把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寇準叫來。劈頭一句話,讓以後千年之間聽到、看到的都痛斥他真是虎狼之性,泯滅天倫——“人心遽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連兒子的權力都要爭,這算是什麽父親?

可是誰說他是個好父親了,並且在他的心裏,甚至於在天下萬民的心裏,都從來沒要求過他是個好父親。他應該做的是當個好皇帝,而他這時的反應,絕對標準正規,是人世間曾有過的任何一位英主的標準反應!

所謂的“英主”是什麽?舉例子吧,劉邦、劉徹、李世民、朱元璋、康熙、乾隆,他們都是大有作為的皇帝,就其功業而言,絕對稱得上英主了。

他們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至死不放權!

前面的四位漢人皇帝,雖然都有太子,但是哪一個都是直到屍體冰涼之後,太子才能觸摸到國家的權柄。到了後面的兩位滿人皇帝,他們更絕,連太子是誰都是秘密。死後去爬“正大光明”匾吧,秘密都在後面。別提太上皇乾隆,嘉慶前六年皇帝時刻都坐在火山口上,那是什麽日子人人心知肚明。

這就是強勢天子的真相,他們的仁慈,都只有在敵人都被征服之後才會顯現。而且在人類的封建歷史上,權力越統一,才越能給人間帶來平安,所以趙光義這時的反應與嫉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並且只要再讓他受到刺激,感覺到更大危險,他絕對會做出李世民當年的事來。

幹掉自己的親兒子,管他是不是太子!

並且別忘了,這只是宣布了一下趙元侃小同志是皇太子了,不過是個天氣預報,正式的冊立儀式還沒到呢……這麽大的變數,這樣大的壓力,並且這樣的突出其來,換誰都得瞬間頭如鬥大了吧,但寇準偏偏一點慌亂都沒有。此人端正朝服,向皇帝施大禮鄭重祝福——陛下選擇立太子交付天下神器,為的就是有一位社稷之主,這時臣民擁戴,正是“萬世之福”也。

趙光義的反應是沒有回答,他扔下寇準,走回到後宮,和他的皇後嬪妃們談論了一會兒。史稱“後宮中皆前賀。”都向他祝賀,他這才出來,把寇準留下,兩人當晚喝得爛醉如泥才散場(極醉而罷)。

到此為止,寇準在冊立太子這件事上做到了有始有終,開頭並且收尾。但是也留下了一根刺,皇帝為什麽要先回後宮和他的女人們品味一下寇準的說辭,然後才出來表態呢?

這可是太不英主了。

一個事實是,這時的大宋明德李皇後陛下,她正親自撫養著趙光義的原皇長子、廢準皇儲趙元佐的兒子趙允升。李家的兒子很強悍,李家的女兒更加果敢,她的喜怒之間可絕沒有小女孩兒式的乍風乍雨,她要做的事,就一定會做出來。

雖然這時趙元侃的皇太子位已經不可逆轉了。

一個月之後,當年的九月二十四日,太宗皇帝升朝元殿,冊立皇太子,陳列如元會之儀。依唐時舊制,盛況如下:

皇太子趙恒自東宮衣常服乘馬,赴朝元門外幄次,改服遠遊冠、朱明衣,三師、三少導從入殿,受冊、寶,太尉率百官奉賀;

再,皇太子再易服乘馬還宮,百官常服詣宮參賀,自樞密使內職、諸王宗室、師保賓客宮臣等畢集,皆序班於宮門之外。

庶子版奏外備,內臣褰簾,丘太子常服出次就坐,諸王宗室參賀再拜訖,垂簾。皇太子降坐還次,中書門下文武百官、樞密使內職、師保賓客而下以次參賀,皆降階答拜;訖,升坐,受文武百官、宮臣三品以下參賀。

當日禮畢。

再至二十七日,皇太子具鹵簿,參拜太廟五室,常服乘馬出東華門,升輅。至此,原皇三子趙恒終於名正言順地成了大宋帝國的正式皇儲接班人。

可是在皇宮的深處,另有一些人,他們冷冷地看著這些過場,看著原趙元侃現趙恒不停地脫衣服換衣服,來來回回走進走出,覺得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古來太子何其多,曾有幾人到皇座?一切還要看到時候能不能及時趕上那列疾馳而過,從不等客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