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故宮建築理念(第2/3頁)

晉宏逵:但是在整個明清,能夠有幸看到太和殿的沒幾個人。一般的官員是沒有資格進到太和門的,只有相當級別的人才能進,進也只能進到太和殿的丹墀上,進屋不太可能。由此而看,故宮具有很高明的空間布局藝術。另外,從規劃布局上看,故宮的設計有條不紊,它要表現封建的社會秩序,等級制度和皇權至上,所以蕭何那會兒就講了很著名的一句話。

王魯湘:劉邦很生氣地問他,你怎麽這麽浪費啊,建這麽大的宮殿幹什麽?

晉宏逵:人家蕭何就說了:“非令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就是說,只有我們最高最大,後代人都沒法超過。這個思想一直延續下來了,成為宮殿建築的一個主調。

王魯湘:而且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這條中軸線一直到清朝都沒有什麽樹木,特別是太和殿前面這麽大一個廣場,一棵樹木也沒有。這也是要表現一種皇權至上的概念,因為一旦有了樹木,就有了一種很自由的感覺,那種很威嚴、很秩序的感覺就沒有了。

晉宏逵:前朝的部分都是很規整的線條,很直的。

王魯湘:到了後寢,到他自己家裏頭的時候,花木復蘇,禦花園各種庭院裏面各種各樣的樹木就有了,這體現的是一個親切的人的尺度。

晉宏逵:另外,他調動很多建築藝術的手法突出皇權的主題。比如說屋頂都是黃的,屋身全是紅的,台階全是灰的或者白的,高度統一。高度統一就意味著單調啊,所以他在屋頂和屋身之間加了彩花,而且是以青綠色為主。你再去看紫禁城的很多細部,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是琉璃瓦,有黃色有綠色,而琉璃瓦屋脊上的獸,它的數目要表現等級制度,表現級別,最高級的建築數目最多,最低級的建築數目最少,它那些影壁、琉璃門上面的花紋又都非常活潑。

故宮綠色琉璃瓦殘片

故宮黃色琉璃瓦殘片

王魯湘:而且為了突出紫禁城這一片,北京城其他地方都不能用黃色琉璃瓦。所以當時要是從上空俯瞰的話,整個北京城就是一個灰調子,在灰調子的核心部分是一個金光燦爛的紫禁城。

晉宏逵:你這個描述非常準確。整個北京城是在封建制度下的高度統一。高度統一作為封建制度應該被否定,但在建築藝術上應該被肯定。

王魯湘:這是一種很高級的藝術。在古代,黃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的最明亮的色彩。我一直在想,為什麽故宮的墻面是朱紅,屋面是金黃,兩個都是暖色調。有一天我突然想起這個和五行有關,墻面的紅色是火,屋面的黃色是土,火生土。

晉宏逵:這個我倒沒考慮過,我只能說這個現象,大概從金代就形成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喜好,秦始皇喜好的是黑,唐代的墻大概是青白色的,到金代以後,就是紅墻,白台階,黃瓦,至於根據什麽確定的,這我還真沒有研究過。

王魯湘:周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以後,在皇城的建築上還是遵循著陰陽五行的法則。

晉宏逵:金朝中都的建設是學習了宋代汴梁城的設計,宋代也有他的來源。總之,我雖然沒有研究過這個事,但我覺得,皇家建築肯定有它的傳承,也肯定有它的講究。

王魯湘:這裏面都包含著幾個核心的文化價值理念。首先就是中,中國從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經有了中的概念,這也就等於有了關於核心的概念,紫禁城中軸線加上這樣一個長方形的框就是一個中字,天下之中在這個地方。然後是三大殿從天上看像一個土字,土居天下之中73,這又是一個中的概念。今天我們看沙盤的時候又突然發現,前朝與後寢正好是“負陰抱陽”,陰陽交泰74了,所以乾清宮和坤寧宮中間過渡性的一個宮,就叫交泰殿。很多年以前,我仔細數過紫禁城城墻上的幾個主要建築的屋脊,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是360個。

晉宏逵:這個我還沒數過。

王魯湘:360是個天數,一周天75。四個角樓,每個角樓是28個,象征天上的28宿。我覺得,裏頭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平面的形狀,都有中國文化的意蘊在中間。

晉宏逵:現在問題就是,文獻當中對這些東西很少有記載,所以只能作為推測。如果我們的推測和事實相符的話,這種推測也能自成一說了。

王魯湘:反正從中國文化中間能找到一個說法。

作為天子的居所,紫禁城除了表現森嚴神聖的皇權和等級,自然也是皇帝一家的宅院。所以,與前朝的威嚴剛毅相對,內庭的一切布置和設計,都是為這個大家族的衣食住行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