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在於折騰(第4/8頁)

日方在戰史中對大洪山戰役印象深刻,可惜第40師團在突圍時,把死人死馬都盡可能帶走了,沒給王纘緒留下什麽可向外界誇耀的實際戰果,戰俘、戰利品這些統統沒有。

這下子總結就不好寫了。王纘緒知道蔣介石不會也沒法對他進行整補,他就想了個巧辦法,請蔣介石撤銷四個新編旅及其他旅的番號,將集團軍由“師旅團”制改為“師團制”,這樣人少了,編制還在,他的集團軍總司令也照當不誤。

王纘緒做事很少會讓自己吃虧,借著自砍的這一刀,他從蔣介石手裏得到了甲種師編制的待遇,同時又用外調的辦法,把許紹宗這個曾擠兌過他的人給“擠”出了第二十九集團軍。

王纘緒守大洪山,襄河防線移交給了老鄉孫震。

日軍在夜渡襄河時,乘坐的是機動船。這些機動船一邊在河面上“爬行”,一邊發出轟隆隆巨響,在夜色一團漆黑且心慌意亂的情況下,第二十二集團軍誤把它們當成了“大批水陸兩用坦克”。

河防全線動搖,日軍的渡河行動輕易就取得了成功,宜昌隨後淪陷。

不過孫震的運氣不錯,就像在武漢會戰時一樣,打仗時他又出差開會去了,戰區另擇他人擔任河防指揮。所以盡管吃了敗仗,板子也打不到他屁股上來,算是逃過一劫。

大家都在折騰,只不過位置不同,王纘緒和孫震是在正面折騰,唐式遵是在半側面折騰。

日軍以武漢、宜昌為前方戰略進攻據點,通過平漢鐵路和長江來搶運物資軍隊,第二十三集團軍駐防皖南,其常年任務就是沿這兩條要道對日軍進行襲擊,重點是江面。

江邊蘆葦叢生,唐式遵便派出川軍小分隊,隱蔽在江邊,進行流動性遊擊作戰。某天黃昏時,川軍小分隊發現一艘日軍汽艇停在江面不走了,感到有戲,馬上以蘆葦為掩護,悄悄摸了過去。

艇上的日軍絲毫未覺察,天黑後便高掛煤氣燈,取出啤酒罐頭,狂飲大嚼,好不開心快活。

隊長一聲笛響,機槍、手榴彈全開,汽艇被炸沉,艇上日軍不是喪命,就是被俘,另外還逃走了幾個。

小分隊在江岸上連續搜索三天,把餓到前胸貼後背的幾個鬼子從蘆葦裏給揪了出來。

這便叫做,我請客,你埋單!

小分隊對江上的日軍艦艇威脅有限,最厲害的還是炮擊。

官股煤炭山是臨近江岸的一座孤立山岡,可俯視長江十余裏。軍委會先後調來山炮團和重炮團,在煤炭山構築要塞式炮兵掩體陣地,對日軍艦艇進行炮火攔擊。

日機多次對煤炭山進行偵察轟炸,但由於山上巖穴縱橫,便於隱蔽,炮兵陣地絲毫未受其影響,照常炮擊,命中率達到三分之一。三個月內,日軍運輸艦和汽艇共被擊沉十艘,受傷艦艇及大小木船一百多艘。

煤炭山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日軍決定把這塊要地奪下來。據守煤炭山的是第146師,該師自師長劉兆藜回川出任保安處長後,作戰特點不如原先明顯,被日軍形成突破,幾天後掩護炮兵撤出了煤炭山。

下了山,再要上山就難了。

郭勛祺此時已升為五十軍軍長,他把自己一手帶出的王牌部隊第144師派去進行反攻。第144師采用波浪形進攻方式,連攻五天五夜,曾將對手逼下了山,但日軍隨後又還以顏色,派大批兵力在炮艦掩護下從川軍背後登陸,使第144師處於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郭勛祺不得不鳴金收兵。

雖然最終未能奪回煤炭山,仗卻打得不錯,據從日方搜集到的情報,日軍總計傷亡約在四百人左右。軍委會電令表彰,郭勛祺被晉升為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五十軍軍長。

煤炭山就此成為第三戰區的一塊心結,到了冬季攻勢的時候,戰區又把攻取煤炭山作為目標。

按照作戰方案,擬定由“中央軍”組成中央兵團,擔任正面主攻,川軍從左右兩翼進行助攻,牽制和吸引日軍兵力,使日軍不能增援煤炭山。

戰前,第三戰區需要整修道路,架設橋梁,這使日軍得以預先得到情報,加強了陣地上的火力配備。中央兵團兩度攻下煤炭山,都因為日軍火力太強,而再次被迫退至山腳。

這時唐式遵便寄望於兩翼的川軍兵團能打開局面。

左翼兵團表現中規中矩,一直能扭住正面敵軍不放,讓唐式遵著急的是郭勛祺右翼兵團。

郭勛祺開始階段打得不錯,但後半段因顧慮傷亡突然停了下來,他這一停,日軍得以抽出力量援助煤炭山守軍,中央兵團傷亡慘重,第三次退到山腳。

唐式遵想讓郭勛祺繼續沖,可偏偏他又指揮不動郭勛祺。

郭勛祺屬潘文華的親信,與唐式遵無深厚歷史關系,一向都不太遵守其約束,再加上此時已升任集團軍副總司令,便更不把唐式遵當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