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17頁)

空軍對前線日軍的打擊,更是令日軍野戰部隊感到恐懼不安,以致於不得不大量使用夜襲等進攻手段,以避開白天飛機的轟炸,而這在以前全是中國軍隊的專利。

要點作戰一出,其他所有的遊擊襲擾都淪為了小兒科,也就此成了日軍的心腹之患。

第3、第13師團追入貴州境內期間,正趕上日本軍司令官大調整,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繼之者為岡部直三郎大將。

岡部出任第六方面軍司令官時,中美空軍已失去桂柳基地,遂贛(遂川、贛州)基地的活動卻相應變得更為活躍,威脅也越來越大。岡部不得不調集重兵,從地面發起攻擊,以圖破壞遂贛基地。

執行這項任務的是第27師團。該師團為甲種師團,曾是“七七事變”的主力,後列入關東軍編制,因參加豫湘桂會戰才調到南方,不用說,屬於戰鬥力很強悍的那種類型。

中美空軍發現日軍東進,立即對其進行轟炸射擊,第27師團被迫改在夜間行軍,由於山路崎嶇,地圖不準,加上滇軍第五十八軍的層層阻擊,其行動速度比較緩慢。

乘此機會,薛嶽急命王陵基派兵前去增援。

和王澤浚一樣,在接近於休戰的那些天,王陵基也抓緊時間對第三十集團軍進行了休整補充,其中第三十四師在狀態上更是得到了極大的回升。

現在的第三十四師已成為王陵基的主打菜,一接到命令,他就把第三十四師派去增援,並跳過軍一級,由自己直接掌握。

第三十四師最初接到的指示是增援蓮花,但中途得知,日軍已經攻下蓮花,朝永新去了。

於是改成往永新,行至距永新二十裏處,師長祝順錕派偵察兵先去打探,帶回的消息是,永新也被第27師團所占,城西北高地上已部署日軍警戒部隊。

根據偵察兵的情報,第27師團在永新只留下了少部分兵力,主力已經離開,去了下一個目的地,這個目的地就是遂川。

迂回進攻一向是日軍最慣用的進攻戰術。第27師團為增加勝算,也照搬了這一戰術,除用兩個聯隊從正面進攻遂川外,還計劃派第2聯隊穿過茶陵,從井岡山區迂回至遂川以西。

日軍在迂回戰術上可謂駕輕就熟,少有不成功的例子,但這次他們一頭撞到了墻壁之上,而建造這道鐵壁的正是第四十四軍軍長王澤浚。

同是“軍二代”,與楊漢烈不同的是,王澤浚沒有走軍校這條路,而是高小畢業後即在王纘緒的部隊裏當兵打仗,屬於行伍出身。

從基層軍官逐級遞升,到擔任軍長,接王纘緒班時,王澤浚已有幾十年軍事經驗,也就是說,他並非戰場上的菜鳥,只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是能好好打上一仗的。

“天時”,是王澤浚已無路可退。他深知自己的防線一旦被日軍穿越而過,不僅遂川會陷落,機場上的空軍和飛機都可能因來不及撤退,而被一網打盡,所以他在這一戰中下足了血本,也動足了腦筋。

“地利”,是王澤浚負責的防線位於茶陵東南,井岡山以西,全是連綿起伏的丘陵高地,川軍對這種地形比較適應,其中的馬溪灘陣地,事後尤被日軍稱為“天險”。

最後一個“人和”,駐守茶陵附近的是第161師,這個師在第四十四軍的地位,如同第三十四師之與第三十集團軍,屬於核心主力,從長衡會戰起,就一直擔任主攻角色。

第2聯隊長櫻庭子郎大佐顯然對自己將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他安排一個大隊留守茶陵,帶著另外兩個大隊,組成櫻庭支隊,徑直往前攻去。

最初的情形看起來還不錯,在半夜突破守軍的警戒陣地後,櫻庭支隊第二天拂曉就得以到達馬溪灘。

櫻庭的噩夢也就此開始了。

1945年1月20日晨,兩個大隊一東一西,一左一右,在炮兵部隊的掩護下,並列攻向馬溪灘。

兩個大隊的精銳日軍,攻擊力相當兇猛,但王澤浚並不示弱,他親自上陣,指揮官兵們依托堅固且大縱深的防禦工事,從多個角度對日軍進行阻擊。

在馬溪灘之戰中,王澤浚的軍事指揮潛能被完全激發了出來。堅守正面的同時,他又派出一部,從外圍涉水迂回至日軍側背,突然一斧頭劈了過去。

當迂回戰術專家被人用同一招暗算時,那真是有一種亂棒打死老師傅的感覺,櫻庭支隊的進攻馬上就出現了變化,節奏和步伐都亂了起來。

“天時地利人和”又組團駕到,應驗在了第161師身上。

這時候的天時,是真正的天時:連續小雨,雲霧低迷。由於天氣惡劣,群山丘陵皆若隱若現,使得櫻庭在觀察和指揮上一籌莫展,他的兩個大隊也無法做到協同一致,甚至有時部隊還會陷入聯絡不上、前後脫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