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懷恩:一顆潛在的叛亂種子

一切終於結束了。

起於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歷時七年多的這場叛亂,終於在這一刻偃旗息鼓、塵埃落定了!

代宗李豫不禁為此感慨萬千。

兩千多個日日夜夜,三朝天子憂思萬端,滿朝文武殫精竭慮,萬千臣民同心戮力,無數將士浴血疆場……所有這一切,如今總算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所有的付出,如今總算有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回報。

這對於登基才半年多的代宗李豫而言,不啻於上天賜予的一份厚禮。李豫感到了無比的慶幸和喜悅。他終於可以以此告慰玄、肅二宗以及李唐王朝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了!

這一年三月,代宗朝廷為玄、肅二宗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在大明宮中停放了將近一年的兩宗靈柩終於得以入土為安:玄宗葬於泰陵(位於今陜西蒲城縣東北十五公裏處),肅宗葬於建陵(位於今陜西禮泉縣東北十四公裏處)。同年七月,群臣為天子李豫進獻尊號,稱“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同月,代宗下詔大赦天下,改元廣德,並對平叛有功的所有將領(包括回紇可汗及其將領)論功行賞、加官晉爵。

在安史之亂最後階段的所有平叛功臣中,功勛最著者當非仆固懷恩莫屬。

當初郭子儀光復長安時,肅宗李亨曾經情不自禁地對郭子儀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此時此刻,代宗李豫也很想對仆固懷恩說同樣的話,表達同樣的感激和倚重之情。

是的,如果沒有仆固懷恩的積極斡旋,窮兇極惡的回紇人就有可能與史朝義結盟,給李唐王朝帶來更為深重的戰爭災難;如果不是仆固懷恩軍事和政治手段雙管齊下,燕朝的河北諸藩就有可能負隅頑抗,而史朝義也不會這麽快就敗亡。

因此,仆固懷恩對於代宗朝廷可謂居功至偉,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安史之亂結束後,大功臣仆固懷恩的意見就毫無疑義地成了代宗朝廷“河北政策”的唯一指南。剛剛平定史朝義,仆固懷恩便迫不及待地向代宗上表,奏請將河北的燕朝降將就地任命為唐朝的節度使,李豫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於是,燕朝的河北諸藩就這麽搖身一變,成了唐朝的河北諸藩。朝廷任命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仍轄恒、趙、深、定、易五州,並賜名李寶臣;任命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任命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不久擢為節度使;任命李懷仙為幽州、盧龍節度使,仍轄原有六州。

諸藩相視而笑。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顆月亮,地盤還是那些地盤,刀槍也還是那些刀槍!唯一的差別,就是把城頭上的旗子從“史燕”換成“李唐”。

這樣的差別實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諸藩都笑得十分愜意。

與此同時,仆固懷恩也在一旁笑得意味深長。

此前,河北諸藩就已經向他表了忠心,願意投其麾下以效犬馬,如今朝廷既然承認了他們,那就等於是把河北諸鎮劃入了他的勢力範圍。有了這些強藩做黨援,仆固懷恩就無須擔心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叛亂平定之後被皇帝削弱了。(《資治通鑒》卷二二二:“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

自古以來,功臣與叛亂大抵都是相反相成的,正是有了叛亂的存在,才有了功臣的崛起;同理,叛亂一旦平定,功臣必然會隨之恩寵日衰,輕則兵權被削,重則被皇帝兔死狗烹!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正是為了防範這一點,仆固懷恩才會力挺李寶臣、薛嵩這幫燕朝降將,並與他們暗通款曲、互為奧援。

說白了,要想避免“賊平寵衰”,最好的辦法就是——養寇自重。

對於仆固懷恩養寇自重的心思,代宗李豫基本上毫無察覺。對他來講,只要河北諸藩能夠棄暗投明,讓這場該死的叛亂早一天平定,那就阿彌陀佛萬事大吉了。至於這麽做是否會導致什麽隱患,是否會引發什麽新的危機,代宗似乎根本就無暇考慮。

最早對仆固懷恩產生懷疑、並和他發生抵牾的人,是河東節度使辛雲京。

辛雲京很早就看仆固懷恩不順眼了。因為他覺得這個蕃將實在是躥得太快——幾年前不過就是郭子儀手下一個小小的兵馬使,如今倒好,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單於大都護、鎮北大都護、左仆射、中書令,全讓他一個人兼了!連他那嘴上無毛的兒子仆固瑒都成了朔方行營節度使兼禦史大夫,這算什麽事兒?

如今,與河東近在咫尺的河北諸藩又和仆固懷恩眉來眼去、暗通款曲,這就更讓辛雲京坐立難安了。

在辛雲京看來,這幫安史降將歷來是輕於去就的墻頭草,只要形勢稍有變化,或者出於某種利益,他們隨時可能再揭反旗、倒戈相向!萬一到了那一天,身為河東節度使的辛雲京就是頭一個遭殃的。因為河北與河東僅有一山(太行山)之隔,自然會成為首當其沖的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