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弄權者的下場

從成功翦除魚朝恩的那一天起,元載就開始得意忘形了。他經常在大庭廣眾中口出狂言,稱自己文可安邦,武可定國,腹有經綸,胸懷韜略,古往今來,無人可及!

每當這種時候,聽眾就會陣陣反胃、惡心不已,可元載卻總是洋洋得意、樂此不疲。

沒有人會否認,元載這個人確實有才;可與此同時,滿朝文武也沒有人不知道——元載這家夥無德!帝國朝政一旦被這樣一個有才無德的人把持,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史稱魚朝恩死後,元載“弄權舞智,政以賄成,僭侈無度”,其小人得志的醜惡嘴臉比魚朝恩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這種人的手底下幹活,正直的人肯定沒什麽好果子吃。當時,有個叫楊綰的吏部侍郎,為人正直,性情耿介,從不依附元載,而且在遴選官員時總是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這對“政以賄成”、賣官鬻爵的元載自然是一大阻礙。元載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找機會把他拿掉。

大歷五年三月底,一個叫徐浩的嶺南節度使盯上了吏部侍郎這個肥缺,遂“傾盡南方珍貨”賄賂元載。據說這個徐浩在地方上聲名極臭,以“貪而佞”著稱,可元載才不管他臭不臭,他唯獨關心的就是一車一車拉到他府上的那些“南方珍貨”。幾天後,元載就把楊綰調到了清水衙門國子監,讓他擔任國子祭酒,同時把徐浩調入朝中,取代楊綰成為新的吏部侍郎。

毫無疑問,這種只會花錢買官的爛人一旦掌握了中央的人事大權,以後想要升職或補缺的所有帝國官員肯定都要被“雁過拔毛”了;而被“拔毛”的官員到了任上,也肯定要千方百計從老百姓身上加倍搜刮回來。所以,無論什麽時代,“買官賣官”與“官員腐敗”必定是一對孿生子,有其一必有其二!

對於元載的所作所為,代宗李豫當然不會不知道。可元載畢竟當了好幾年的宰相了,經驗豐富,能力突出,而且又有誅除魚朝恩之功,所以代宗還是不舍得拿掉他。

大歷五年年底,代宗找了個機會單獨召見元載,對他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批評教育,希望他能有所收斂,不要重蹈魚朝恩之覆轍。

然而,元載卻把代宗苦口婆心的勸導當成了耳旁風,仍舊我行我素,毫無半點悔悟的跡象。

通過大半年的等待和觀察,代宗終於失去耐心、徹底失望了。

沒想到這家夥跟魚朝恩完全是一個德性、一路貨色!

隨後,代宗不得不開始考慮收回元載手中的權柄。

然而,代宗也很清楚,這個事情急不得,只能一步一步來。因為元載久任宰相,朝中黨羽眾多,比如宰相王縉、京兆尹杜濟、吏部侍郎徐浩、薛邕等人都是他的死黨,其他還有很多公卿大臣也惟其馬首是瞻。在此情況下,要想從朝廷的文武百官中找到一個真正忠於朝廷、而且有能力對付元載的人,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歷六年(公元771年)八月,代宗經過一番謹慎的考察,終於把目光鎖定在一個地方官員身上。

此人名叫李棲筠,時任浙西觀察使。

為了避免元載等人的阻撓,代宗索性繞開中書省,直接頒布了一道詔令,召李棲筠回朝擔任禦史大夫。

代宗交給李棲筠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元載等人貪贓枉法、營私舞弊的證據,然後發起彈劾。

大歷八年(公元773年)三月,李棲筠不負代宗所望,果然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這個突破口就是從那個花錢買官的吏部侍郎徐浩身上找到的。

徐浩有一個小舅子,姓侯莫陳(三字姓),原任美原(今陜西富平縣)縣尉。徐浩想把他搞到京師來,就讓京兆尹杜濟捏造了一份政績,聲稱侯莫陳在主管驛站驛馬的工作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特此向朝廷推薦。然後,徐浩又讓他的同僚、吏部侍郎薛邕出面,將侯莫陳調任長安縣尉。

依照規定,長安縣尉赴任前必須先到禦史台報到。結果侯莫陳一到禦史台,李棲筠就不由分說地把他扣下了。

本來這也算不上多大的事,但是李棲筠自從到任之後,就一直睜大眼睛在找元載一黨的毛病,如今侯莫陳自己撞上門來,李棲筠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他稍微一調查,侯莫陳偽造政績的行跡就敗露了。李棲筠當即發起彈劾,把奏章遞到了代宗手上。

代宗即命禮部侍郎於邵負責審理此案。

這個於邵也是元載的黨羽,他壓根沒有意識到代宗就是想利用侯莫陳的案子引蛇出洞的,於是還傻乎乎地替侯莫陳辯解,聲稱此人雖然政績造假,但他造假的時間卻是在去年的大赦之前(大歷七年五月,代宗朝廷曾有過一次大赦),既然“罪在赦前”,自然不該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