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弄權者的下場(第3/3頁)

總而言之,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天子和朝廷視為元載第二!

楊綰上任後,代宗對他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因為這幾年來,整個朝廷已經被元載一黨搞得烏煙瘴氣,代宗相信假以時日,楊綰必定能夠革除弊政,重振朝綱!

然而,代宗再一次失望了。

因為老天爺只給了楊綰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楊綰幾乎什麽事都來不及做。

大歷十二年七月,正準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楊綰忽然患病,短短幾天後就與世長辭了。代宗李豫悲痛欲絕,面對群臣大聲哀嘆:“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奪朕楊綰之速!”(《資治通鑒》卷二二五)

老天爺不想讓朕締造太平啊,否則為何這麽快就奪走了朕的楊綰!

是的,代宗李豫確實有理由質問上蒼。

不僅是因為楊綰之死,還因為這十幾年來發生的一切……

這十幾年來,內有宦官亂政,宰相弄權;外有藩鎮叛亂,吐蕃入寇。帝國深陷內憂外患之境,大唐天下幾乎永無寧日。而在所有這些亂象中,最讓代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的,就是此起彼伏的藩鎮叛亂。

回首這十幾年來的一幕幕藩鎮之亂,代宗李豫充滿了一種無力感和挫折感。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劍南驍將崔旰發動兵變,逼殺朝廷任命的節度使郭英乂,致使蜀中大亂;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朝廷出兵討伐,竟為崔旰所敗,無奈之下只好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並賜名“寧”,才得以息事寧人。

——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同華(治所在華州)節度使周智光擅殺監軍宦官張志斌,公然叫囂要“踏破長安城”,並“挾天子令諸侯”;稍後,周智光又被自己的部將所殺;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旋即“以收華州為名”,率部入關,大肆劫掠,把潼關方圓二百裏內的官民財富洗劫一空,致使當地官吏大多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老百姓就更是餓殍遍野、苦不堪言了。

——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殺幽州、盧龍節度使李懷仙,自立為“留後”(相當於代理、候補節度使);朝廷出兵討伐,竟被朱希彩擊敗,只好任命其為幽州節度使。

——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幽州軍隊又發動兵變,殺了節度使朱希彩,共同擁立經略副使朱泚為留後;朝廷也麻木了,照例任命朱泚為幽州、盧龍節度使。

……

事實上,代宗在位的這十幾年中,各地爆發的兵變和騷亂可謂不勝枚舉,遠不止上面這些。換言之,大唐帝國自從經歷一場安史之亂後,“目無法紀、犯上作亂、篡位奪權、自立自代”的惡劣風氣就已經像瘟疫一樣傳遍了帝國的每個角落。四方藩鎮中,士卒殺部將、部將殺主帥、主帥殺藩鎮的事情屢見不鮮,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層層太阿倒持,遍地驕兵悍將!

面對這一切,代宗朝廷為了維護表面的穩定,多數時候也只能采取綏靖政策,盡量姑息,一再容忍。

代宗當然不想這樣子,可他沒有辦法。

這些年來,最讓代宗感到無奈、也是最典型的一幕藩鎮叛亂,就是河北的田承嗣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