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毒殺親子的胡太後(第4/9頁)

從孝文帝遷都洛陽,直到宣武帝元恪去世,兩位皇帝二十年間只有一位皇子順利地活著長大成人,就是胡氏所生的那個男孩。為什麽高皇後沒有搞掉這對母子呢?

高氏榮登皇後寶座的同時胡氏懷孕,這是宣武帝元恪僅有的風流,以後再難親近女人。高皇後興奮過頭,忽視了胡氏。也難怪,胡氏當時僅僅是一名低等世婦。孩子出世,男孩!魏國後宮彌漫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胡氏開心,元恪興奮,高皇後忌妒,嬪妃們幸災樂禍,和胡氏親近的姐妹緊張。

元恪興奮之余保持著高度警惕,前兩個男孩死得不明不白,憑宮中的醫療條件難道保不住兩個孩子的命?人死不能復生,死就死了,如果繼續死下去,那我元恪就是個白癡。元恪給孩子起名元詡,親自挑選乳母,挑選護衛,把小嬰兒單獨養在一座宮裏。這座宮就是禁地,除了皇帝本人,誰也不準去,無論皇後、嬪妃,包括孩子生母胡氏,一律嚴禁進入。

為褒獎胡氏生兒子的功勞,胡氏升一級,晉位充華嬪。我們可以叫這位胡氏為胡充華了。

高皇後愁眉不展,自己不爭氣,不會生男孩。皇帝只有這麽一個兒子,早早晚晚立為太子。太子做皇帝,胡充華將是後宮主人,自己怎麽辦?高皇後突然想到她的前輩馮太後。她明白了,為什麽獻文帝的生母李貴人被賜死,為什麽孝文帝的生母李夫人被賜死。只要她們活著,馮太後無法掌握後宮,更無法執政。

“子貴母死”,我們大魏的開國皇帝太英明。高皇後笑了。如果她能生下男孩,指定痛恨這條殘酷的制度和那個野蠻的瘋子。真理的差別就在於從哪個角度去理解。

元詡順利長到三歲即被立為太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子貴母死”這條鐵打的制度突然失靈。生性沉默不喜張揚、略顯柔弱的宣武帝元恪竟然一舉廢除道武帝拓跋珪親手制定,實行104年的子貴母死的律令。

倒非胡充華的美貌和床技讓元恪神魂顛倒,因為他不是好色之人。宣武帝元恪似乎認為讓高家權勢繼續膨脹,不利於新皇帝執政,宮中有個制約是好事,故而不肯殺死胡充華。胡充華逃過一劫。

高皇後目瞪口呆,這一切只能怪高氏家族過於囂張,做事太絕,得罪人太多。元恪重用外戚高家,本意平衡皇族與元老大臣勢力。國舅高肇掌權之後,誣蔑六皇叔北海王元詳及皇帝寵臣趙修、茹皓謀反;暗殺謀反被擒的四皇弟京兆王元愉;最可恨誣告深得人望的五皇叔彭城王元勰謀反。這位孝文帝死後不肯做輔臣的賢王元勰臨死前大呼道:“冤哉皇天!忠而見殺!”元勰妃子李氏,拊屍號啕大哭,咒罵道:“高肇枉理殺人,天道有靈,汝還當惡死。”任城王元澄甚至逼得整天喝得爛醉,瘋瘋癲癲。親王們一個個躲家裏深入簡出,不敢參與朝政。

李氏是李沖的女兒,皇族與鮮卑貴族和門閥士族多是姻親。高肇為元恪排除皇族勢力得罪一大批人。他與侄女陰謀害死於皇後,雖然做得天衣無縫,世人仍是眾說紛紜。於氏家族與高家結成血海深仇。

“子貴母死”政策的終結,與其說是元恪廢除,不如說是朝野壓力。權貴們不肯再讓高家獨攬大權。高皇後想母養元詡,門都沒有。眾人摩拳擦掌,憋著一口氣,新皇帝一上台,你高家就完蛋。胡充華沾了光,憑胡家那點家底能翻北魏國的天?

政變

若想扳倒高肇,只有後台垮掉。這不需要等多久,因為宣武帝元恪的身體實在糟糕透頂。北魏諸帝健康狀況普遍不佳和他們早婚有很大關系,道武帝拓跋珪十五歲生明元帝拓跋嗣;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歲生文成帝拓跋浚;拓跋浚十五歲生獻文帝拓跋弘;而拓跋弘十三歲生孝文帝拓跋宏。元恪27歲生元詡,但之前已經有過兩個夭折的皇子。

聖體欠安是滿朝文武俱知的事情。公元514年,南朝益州兩名將領叛逃到魏國,共勸元恪伐蜀,願為向導。元恪心動,就魏軍統帥征求群臣意見。大夥建議出奇的一致,非司徒高肇不可。高肇的仇人希望他離開洛陽,高肇的親黨希望他借伐蜀之際樹立威信。

高肇出自蠻夷之地高句麗,靠裙帶關系一步登天,由平民躋身朝廷,直接幹到副總理,進而做總理。雖大權在握,可人們瞧不起,高肇渴望建立軍功,一口答應下來。

十五萬魏軍浩浩蕩蕩殺奔成都。大軍出後不過短短三個月,宣武帝元恪病死。死得倉促,竟然沒來得及安排輔政大臣,太子元詡六歲。

夜,漆黑。元恪的靈魂剛剛離開他的肉體,陰謀家們迅速行動起來。

只有幾個人知道皇帝去世,衛尉、左衛將軍於忠,右衛將軍侯剛,太子詹事王顯,大長秋卿劉騰,中常侍孫伏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