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與外國(第2/7頁)

雍正還對那些逗留海外沒有回國的人作出了類似賭氣的規定:不準回國。本來,清政府的政策是允許海歸的,但是幾年以來,雍正發現坐商船回來的遊子甚少。雍正感覺這些人不給自己面子,認為這些人都是不安本分的人,如果給他們自由,聽任他們來去自由,這些人就更加沒有顧忌,反正隨時都可以回去,幹脆在國外多待一段時間吧!所以,雍正限定了一個期限,逾期不回的人不準回國。

雍正還解釋說自己的目的並不是逼這些人早點回來,就算他們全都回來,對國家又有什麽好處呢?這些人在國外待那麽久,想必是人倫喪盡,沒有故國之情,這樣的人回國之後,肯定有一大批奸淫邪惡之徒。雍正的這種看法當然毫無道理,無非是一種天朝上國皇帝的思維方式,他總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自己統治下的百姓很幸福,大家都願意在這裏生活,如果逗留海外不歸,是這些人出了問題,而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政策出了問題,是不是統治過於專制。

控制別人、限制別人是雍正對人的一大特色,開放一個小小的海禁,居然有如此之多的限制。但不管怎麽說,開放了畢竟是比老爹康熙更進步了,這也確實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措施。

從雍正五年到六年,從廈門出口的福建商船有二十一艘,七月以前返回了十二艘,帶回大米一萬一千多石,還有燕窩、海參、蘇木、牛皮等貨物,帶回流落南洋的居民三十多人,有的人在海外生活了十七八年。這些人回來後,雍正一方面安排他們回原籍,另一方面讓地方官嚴密查訪,看這些人是不是國際間諜。

東南亞諸國來朝

越南是明朝時中國的附屬國,兩國的關系很友好。清朝建國後,越南依舊對中國稱臣,每三年進貢一次。在雍正朝,中國與越南的關系非常好,不僅官方交往密切,民間也常有商業往來。

當然,越南也是許多反清人士的避難所。清初,這樣的人特別多,後來,又有許多廣西、雲南的人移居到越南。雍正曾經對此憤憤不平地發表評論:“這些無知愚民,拋家棄業,居然跑到交趾去開礦。”雍正是沒有商業頭腦的,在他看來,離開天朝,跑到彈丸小國去創業簡直就是不懂沐浴浩蕩的皇恩。

這些到越南創業的華人把母國的文化也帶到這裏,對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盡管是附屬國,而且也很友好,但畢竟兩國接壤,難免會有一些糾紛,這些糾紛主要發生在邊界上。在明朝的時候,兩國就發生過邊界糾紛。明朝時,中越兩國以雲南省開化府南240裏的賭咒河為界。不過,明朝官員粗枝大葉,以為鉛廠山下的一條小溪就是賭咒河,致使中國失去120裏的土地。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時,鉛廠山下小溪以內的幾個村寨又被越南人占領了,最後以馬伯訊為界,又失去了40裏。

到了雍正朝,雲南總督高其倬上奏:“按舊的邊界來算,應該把二百四十裏之境全部收回,交趾有都龍和南丹兩個廠,都在原來屬於我們的邊境裏,安南國王把這兩個廠看成是很大的利潤生產地。如果我們要回來的話如同搶他的寶貝,他肯定不肯。請聖上定奪。”

雍正顯得非常大方,說:“朕素有懷遠之心,與鄰國糾纏邊疆問題時,只要不是太大的地方,何不成人之美呢?在威與德之間,朕認為德更重要。都龍和南丹這些地方,在明朝時就為安南所有,我們就不收回了,還是以小溪為界吧!”

雍正四年八月,兩國將國界定於鉛廠山。沒想到安南國王還不滿意,繼續騷擾雍正,雍正不堪其煩,將這個問題交給鄂爾泰。鄂爾泰接手之後又劃給越南80裏,安南國王聽了非常高興,上疏表示感激。雍正心想,原來是個知好歹的啊,就又賞賜給他40裏地。等於在雍正手中,給了越南120裏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高興,他可以隨便把領土給別人。在皇帝眼裏,領土是自己的,並不是國家的,更不是百姓的。

中國和泰國之間的關系則相對簡單。從古至今,中泰之間的關系一直比較友好。清朝建立後,順治九年,泰國國王第一次派人到中國來朝貢。後來,康熙規定泰國每三年朝貢一次。康熙六十一年,清政府讓泰國在進貢的時候,運三十萬石的米,分別送到福建、廣東、寧波三處售賣,而且康熙給他們免稅,但是如果超過了規定的數目則要征稅。

雍正年間,泰國大米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這讓雍正很高興。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的哥哥、廣東巡撫年希堯上奏羅列了泰國進獻的貢物。雍正聽了龍心大悅,贊揚泰國:“暹羅(泰國古稱)不辭艱險給我們送來谷種、果樹、洋鹿、獵犬等物品,確實恭順有加,他們的貨物就一概免稅吧,作為對他們輸誠向化之心的獎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