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與外國(第4/7頁)

總的算下來,楊文乾貪汙二十萬兩。

楊文乾這個人是雍正手下一個能幹的大臣,在其他方面非常清廉,偏偏涉及外商時就貪汙無障礙。雍正洞察出了他的心理:“以為外商之事無關國計民生,貪汙多少,都不會有損中國百姓,這樣既可以得到實惠,又能自我感覺清廉。”事實上,很多官員跟楊文乾的想法很類似,在其他地方當官很清廉,到了洋行就本性大暴露。之所以有這種思想,跟他們的愚昧是有關系的,對外商盤剝,無疑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們回國之後肯定要說你壞話,這是損傷國體;其次,你這麽做,以後誰還願意跟你做生意,長此以往,沒人願意跟你交流,中國的經濟必然落後。

當然,雍正也沒有過分為難楊文乾,僅僅是讓他吐出贓銀,調換工作崗位而已。

我們知道,西方列強用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其實早在雍正時,就對鴉片非常警惕。那時賣到中國的鴉片還很少,但雍正已經下令嚴禁販賣鴉片煙。七年,福建漳州知府李治國在陳遠家中查獲三十三斤的鴉片,陳遠被判處充軍之罪。陳遠覺得自己冤枉,說他的鴉片是藥用的,不是鴉片煙。巡撫劉世明交給藥店鑒別後,發現確實是藥用鴉片,還沒有制成煙,便將陳遠無罪釋放,但是鴉片要沒收。

劉世明本想參李治國審案不明,又怕世人誤會,以為解除煙禁,所以給雍正一道密折。雍正的看法是:“李治國在此案上雖然有欠明察,但也是因為實心辦事過於倉促,情有可原,不參他是對的。至於沒收陳遠鴉片就不對了,如果這個人確實犯法了,就應該繩之以法。如果沒有犯法,那幹嗎還要把他的東西儲存在府庫裏。小民們生活不容易,這些東西是他們的血本,本來就錯怪了他,就更不應該奪了他們的生計。即使是想留著日後作證據,也沒有必要全留著,留一些樣本就行了。這雖然是小事情,但是身為封疆大臣,千萬別因為事情小就無所謂。”

在對廣州外商進行嚴格管理之外,雍正的眼光也沒有放過澳門的外商。在康熙末年,禁止中國商人到南洋去貿易,結果澳門的外國人攬過這筆生意。他們不斷地增加船只,擴大交易,在雍正初年已經有二十五只洋船了,澳門領土上居住著三千五百多西洋男女。

元年,通政司右通政梁文科奏請在澳門增設官兵,隨時準備彈壓。第二年,孔子的六十六世孫孔毓珣提出建議:“澳門現在有洋船二十五只,我們給他們限定,不能超過這個數目,船只壞了可以修,但不能再添,防止他們貿易擴大後,會有更多的西洋人過來居住。葡萄牙派來的管理者,可以自行更換,但是其他的人隨船來隨船去,不可以在澳門逗留。”

雍正批準了他的建議,限制了洋人的貿易活動,那些在澳門的洋人必須遵守清朝法律,還得繳納賦稅,如同僑民。

雍正與天主教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許多西方傳教士開始湧入中國,一直到康熙年間,這麽長的時間裏,中國統治者對天主教的基本態度是:不提倡,不幹涉。

但是康熙末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羅馬教皇屢次派使者來華,命令中國的天主教徒不可以尊孔,不可以祭天,甚至不可以祭祖。康熙對此非常生氣,說道:“看了羅馬教皇這個告示,發現這些洋鬼子根本不懂中國的道德和倫理,就是和尚和道士中異端者信口雌黃也不過如此。這麽囂張,那好,從今以後西洋人就不要在中國傳教了,免得他們多事。”

沒想到,康熙這一紙禁令下來後,居然持續了一百二十年。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才取消這個禁令。

雍正對天主教的反感比康熙更甚,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看到康熙允許天主教傳播,雍正當時就很不理解,康熙禁教之後雍正堅定地支持他。

康熙雖然下了禁教的決定,但是執行起來比較困難。禁止傳教?那別人已經蓋好的教堂是不是應該拆了?已有的信徒是不是應該關起來?對這些,康熙都沒有作出指示。雍正繼位後,浙閩總督覺羅滿保上奏說,西洋人在各省蓋教堂,經常暗地裏傳教,人心漸漸被他們蠱惑了。覺羅滿保建議雍正將這些傳教士都送到京城裏做奴仆,或者驅逐到澳門。

雍正雖然批準了這個粗暴的建議,但是讓他們執行起來時溫柔點,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沿途幫著他們點。雍正這麽說不代表他更善於替別人考慮,僅僅是擔心教民鬧事。至於,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人則勒令他們盡快改變信仰,不可繼續迷誤。

德國傳教士戴進賢到北京後請求雍正不要將他們驅逐到澳門,雍正讓禮部討論應該怎麽做。禮部回答說:“這些西洋人在中國,倒也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對吏治沒有什麽大害。他們帶來的歷法和算法這些東西,對於民間毫無用處,他們宣傳的東西跟聖人之道完全是兩碼事。愚民輕信了他們的話,終究不是好事兒。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各省的西洋人全部安排到廣州的天主教堂裏,不許他們外出傳教,也不許老百姓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