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第4/4頁)

司馬遷的死年,歷史上沒有記載,根據史料估計,大概死在公元前86年左右,存年約六十歲。

司馬遷的時代,是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漢武帝在位的時代(公元前141一前87)。經過秦朝末年農民戰爭的歷史教訓,漢朝初期的統治者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讓農民能夠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經過幾十年的統一、安定局面,經濟發展了,社會繁榮了,國家富足了,軍事力量強大了。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在這個基礎上,幾次出兵打敗多年來經常侵擾北方邊境的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和西方許多部落建立了聯系,交換了物資。並且通過各種方式,擴大了國家的疆域。把煮鹽、冶鐵、鑄錢三大工業收為國有,使政府的收入大為增加。漢武帝在位的時代是漢朝的全盛時代。

也正是這個時代,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化了。地主無休止地剝削、兼並農民,地主愈富,農民愈加貧困;商人囤積貨物,勾結官吏,放高利貸,剝削中小地主和農民。封建統治集團也越來越腐化了,官吏欺淩、奴役人民,老百姓有冤無處訴,社會上出現一些遊俠,為受苦難的人們打抱不平的人物。

司馬遷以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忠實地、科學地用富有文采的動人描述,概括地記錄了這個時代。他同情農民戰爭,歌頌陳勝、吳廣起義;對項羽和劉邦的鬥爭,感情也是偏向項羽一面的。他譴責酷吏,贊揚遊俠。對皇帝的缺點,從漢高祖的無賴到漢武帝的妄想長生、封禪、求仙,都直筆不諱。對廣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一再表示同情。特別是對封建官僚的齷齪生活,寡廉鮮恥的行為,“侯之門,仁義存”,只有做官的人才有道理的不平現象,予以有力的揭露和抨擊。他通過人物、事件本身的敘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通過歷史家的筆法,用自己的口氣,“太史公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評價。他注意社會生活、活動的各個方面,對當時經濟情況做了詳盡的記錄和分析,也注意到人和人的關系,對那種不公道、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發出了憂時的感慨和憤怒。他的愛和憎是分明的,對是和非是毫不含糊的。在他的著作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歌頌,也對壞人、壞事作了有力的暴露和譴責。

他的著作原名《太史公書》,後人稱為《史記》,內容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史記》的學術地位是極高的,漢代大學者揚雄推許《史記》為實錄,實錄是真實的記錄,是歷史著作的基本要求。史學家班固說:劉向、揚雄兩人都博極群書,都稱贊司馬遷有良史之材,佩服他善於敘述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所以稱為實錄。宋代史學家鄭樵更是推崇,說司馬遷繼承孔子的意圖,把有史以來下至秦、漢的歷史,編成一部通史,分成五種體裁:本紀是帝王的編年史,世家是諸侯的家族史,表扼要記事,書記典章制度,傳詳敘人物,這五種體裁的奠定,後代的歷史家都不能改變。學者離不開這部書,六經之後,只有這部書!清代史學家王鳴盛說司馬遷自己說寫這部書是述而非作,其實是以述兼作的,是有創造性的。趙翼說《史記》是史家的最高準則,在過去的歷史時期,沒有任何一部歷史著作曾經超過《史記》。這些評論都是公允的,符合實際的。

當然,也還必須指出,《史記》不止在歷史著作方面占有極高的地位,在文學藝術方面,也是有其光輝燦爛的成就的。他寫人物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寫事件簡明扼要,生動活潑。《史記》不只是一部極為優良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極為優良的文學作品,在歷史和文學兩個方面,都占著歷史時期第一流的地位。在我國的歷史著作中,史學和文學一向是統一的,這個優良的傳統,經過司馬遷的努力而更加發揚光大,永遠值得後人繼承、學習和敬仰。

司馬遷是我國的偉大的歷史家和文學家。

————————————————————

(1) 《史記·自序》。

(2) 《史記·河渠書》。

(3) 《史記·春申君列傳》。

(4) 《史記·淮陰侯列傳》。

(5) 《史記·孔子世家》。

(6) 《史記·孟嘗君列傳》。

(7)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8) 《史記·魏公子列傳》。

(9) 《史記·魏世家》。

(10) 《史記·齊太公世家》。

(11) 《史記·五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