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學者玄奘(第4/4頁)

他所譯的《大般若經》一共有六百卷,耗費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譯完了這部書,又開始另一部大經典的翻譯,他感覺到精力不行了,譯了一部分,實在支持不下去,只好嘆口氣停筆,和同事們告別,不多幾天就死去了。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玄奘譯出經論七十四部,總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就譯書的數量說不只是空前的,在他以後的翻譯家,也很少有人能夠相比。

玄奘用一生的力量學習和介紹佛教哲學思想和語言文字學、邏輯學等學問。他在取經以前,用十七年的時間,奔走各地,求師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並學習梵文,排除語文隔閡的障礙。在這個基礎上,發現了經論中許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提高知識、學術水平,下決心去取經。在出國往返的十七年中,克服了一切困難,到處努力學習,勤學勤問,解決了疑難,求得了新知識,發表了獨創性的學術論文,取得了國際上學術界的崇高地位,為祖國爭取了榮譽。取了經回國以後,又以二十年的時間專心一意作翻譯工作,就質量數量說都達到很高的水平。通過他的努力,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對哲學、語言文字學、邏輯學、文學各方面都起了有益的作用。此外,他的遊記《大唐西域記》翔實地記錄了經行各國的各種情況,對研究這個時期我國新疆境內各民族,和蔥嶺以西諸國的歷史、地理、物產、交通、宗教信仰等,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這是他又一方面的貢獻。

玄奘是虔誠的佛教徒,當然是唯心論者,這一點應該說清楚。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他對當代文化提供了有益的貢獻,對中國和外國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成績,他千方百計尋求知識,永遠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正視困難,勇於克服困難,艱苦奮鬥,終於取得勝利,這種頑強、勇敢、聰明、智慧的美德,體現了我國民族的優良傳統。他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學者,永遠值得後人懷念和學習。

————————————————————

(1) 曾到縛喝羅國,從磔迦國小乘三藏般石羯羅讀《毗婆沙論》;到迦濕彌羅國,從稱法師學《俱舍》《正理》《因明》《聲明論》;到磔迦國,從長年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仆底國,從毗膩多缽臘婆學《對法論》《顯宗論》《理門論》等;到阇爛達國,從旃達羅伐摩學《眾事分毗婆沙》;到祿勒國,從阇耶鞠多學《經部婆沙》;到秣底補羅國,從毗多斯學《辯真論》《隨發智論》等;到羯若鞠阇國,從毗離耶犀三藏讀《佛使毗婆沙》《日胃毗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