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治維新,日本崛起

天皇也要餓肚子

在這個人物出場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海對面的這個國家——日本的歷史和政治制度。如果大家去翻日本史,會很枯燥,但我的講述會有些不同。

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當然那個時候還是原始社會,成天光著屁股追著獵物跑,沒什麽可說的。日本真正實現統一是在公元五世紀,相當於我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有大量的中國人和朝鮮人移民至此,他們帶來了耕田和種植稻米的技術,這樣,日本人終於可以吃上一碗飽飯了。

接下來,日本進入了漫長的農業社會時代。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大唐文明,京都的皇宮是仿照大唐修建的,政治制度也幾乎是照搬唐朝的,一開始天皇的權力是最大的(相當於中國的皇帝),但是後來,情況出現了變化。

因為各島之間老是要打仗,就出現了軍人幹政,權力轉移到了將軍手上,將軍的權力機構稱之為幕府。日本由此進入了幕府時代。

但幕府也並不是直接統治全島,下面有幾百個藩,這些藩是有很多土地和莊園的領主(名主),所以他們還有一個稱號叫“大名”——也就是相當於我國的地主。

為了保護這些土地,大名又不得不養著一群持刀打架的人,相當於地主的護院或者保鏢,這就是“武士”。在武士階層的下面,是數目龐大的農戶、町人(商人、手工業者)。再接下來是等級制度最底層的兩類人,一種是叫“穢多”,感覺他們身上總是帶著臟東西似的,而最低等的叫“非人”,實際上他們都是破產了的無業遊民、流浪漢、乞丐等。

值得指出的是,上至天皇,下至非人,等級制度裏這些人的身份都是世襲的。萬一你不幸出生在“非人”之家,這輩子基本上就是悲慘的命運。不僅吃不飽,連生命安全都沒有保障。舉個例子,當時日本武士如果新得了一把刀,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找個非人來試刀,因為按照規定,殺掉一個非人是不會有任何處罰的。

天皇雖然處於最高層,但自從幕府奪權後,他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收成好的時候就給你多吃一點,碰上一個海嘯地震什麽的,天皇一樣要餓肚子。一代代的天皇饑一頓飽一餐,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這麽過來的——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幾百年。

原因除了天皇是被幕府軟禁和監視的對象外,還有一個更加主要的原因,其實幕府也不是故意不拿天皇當幹部,而是幕府時代的日本實在是太窮了。

日本人名的歷史起源

在黑暗的等級制度下,加上資源匱乏,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不僅無法跟當時的中華帝國相比,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算比較低的。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人都沒有解決住房問題。一家人要居住了,就隨便找個地方挖個洞,而這個洞要挖得很有水平。

它們叫“直洞”,也就是在地上直挖下去,洞口用茅草擋著雨水,洞中間插根木棒棒作為需要雙手攀爬的直梯工具。早上出去勞動,爬上之前要朝洞口大喊一聲:“我出去了!”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在洞外準備撒尿或者鳥拉屎到頭上;同理,晚上回來跳下之前還要大喊一聲:“我回來了!”

如果事先不打那聲招呼,那是很容易踩到洞裏家人的頭上的。

西方人稱日本人為“亞洲黃猴”,除了臉長、脖子短、腿短等因素外,會爬樹也是一個原因。“嗖”的一聲,他就出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日本人挖這些洞有另外的一些講究。為了能遮風擋雨,方便進出,經常挖在一些對生活比較便利的地方,比如“松下”“渡邊”“山口”“田中”“竹下”等,天長日久,這些地標就成了日本人最常見的姓氏,方便大家記憶——你是從松下來的,你是從渡邊來的。但這是野史,可信度不高,沒有找到相關的史料證據,我講這些也不是要對日本人的名譽進行毀謗,誰都有過苦日子的時候,純粹是個程度問題。

在日本皇宮,服侍天皇的是又老又醜的老媽子。咦,太監去哪裏啦?這個真沒有。整個日本歷史上都沒有太監。

日本從唐朝學習了政治制度而沒有搬走宦官制度,人們在談到這個現象時一般會譴責中國封建王朝的黑暗而會褒揚日本講人性,其實完全是另外一個原因。

要了解這個原因就必須先來了解下面這個問題。

如何順利地成為一名太監

大家都知道,成為太監,也就是要把那個要命的器官割掉。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首先你要準備一個月的米,這是因為你要在床上躺一個月。然後是幾根粗大的繩子,綁住手和腳,避免你疼得受不了時亂動。最後是幾枚熟雞蛋,含在嘴中,疼痛難忍時就咬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