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榮祿崛起(第7/7頁)

從表面上來看,兩大陣營的黨爭始終是圍繞著廢立,但是,黨爭的本質並不是換誰來當皇帝的問題,而是一個同時關乎大清國未來的很重要的問題——在終止戊戌變法之後走什麽路。

滿族親貴當然希望“回到過去”——復舊。不僅要回到洋務運動之前,甚至最好回到大清開國之時,那時的滿人威風八面,特權壓倒一切,哪像現在簡直是一天不如一天。在他們看來,朝廷就是滿人的,朝廷的統治本來就是建立在滿人特權基礎上的,一旦滿人失勢,難道不會危及朝廷統治?

所以,他們復舊的呼聲打著維護朝廷統治穩定的旗號,他們認為維持一定的特權階層是有必要的,因為沒有滿人的特權就沒有朝廷統治的穩定。所以他們反對將一切特權下放(尤其是下放到漢人手中),比如剛毅就公開叫囂:漢人一強,滿人必亡!

而漢臣們希望的是——變法(改革)。

洋務運動是漢臣發動的,也是漢臣們的主要戰場,只有為朝廷發展經濟,才能增加自己的政治砝碼,壓制滿黨的世襲特權。於是在進行洋務運動的過程中,漢臣們多少表現出了對相對自由經濟的向往,他們的特色是相對“開明”,而滿官希望繼續壟斷資源和管控經濟,越來越“保守”。但漢臣們也是官僚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戊戌變法的過程已經證明,他們希望的“改革”,是在不破壞他們作為官僚集團成員既得利益上的“改革”,是能讓他們利益最大化的“改革”。一旦“改革”有損他們的利益時就會跳起來反對,而只有當局勢對他們的利益不利時,他們才會重提“改革”。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與滿族親貴聯手終止變法之後,李鴻章等漢黨集團的人沒有跟端王集團的人混在一起,他們反對廢立,反對廢去光緒,不是他們突然對這個可憐的皇帝產生了同情,而是權力蛋糕的重新分配中“分贓不均”。同樣地,漢黨集團反對“復舊”而要求“改革”,並不是對大清國前途思考的結果,不是他們的政治理想,不是圍繞如何建設強大的大清——這只是官僚集團維護自己既得利益的本能。真正是為了國家前途的改革,無論是滿黨還是漢黨,他們都無法承擔和主宰,因為他們都是既得利益集團。

好吧,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滿漢兩黨黨爭是比較復雜的,表面上它是廢立之爭,爭的是誰來當皇帝;而實際上,它是朝廷洋務運動形成的經濟新貴與世襲權貴之間在失去共同的權鬥對手(帝黨)之後,內部權力鬥爭的延續和加劇(由於帝黨消亡,權力蛋糕又變大了)。而權力鬥爭自然是不能公開表現的,於是,廢立之爭和權力鬥爭又在表面上都變成了“為我大清”的堂堂正正的路線鬥爭。在朝堂之上,他們不會討論廢立,更不會討論分權,他們討論的是在戊戌變法被緊急叫停之後,朝廷到底要“走什麽樣的路”,是如滿黨主張的“復舊”,還是如漢黨堅持的“改革”?

這邊是:太後,再改革,朝廷式微,重地方而輕中央,保中國而不保大清,祖宗江山丟了,死路一條!說這話的是把控朝廷的滿黨。

那邊是:太後,不改革,國力孱弱,國本動搖,外不能禦敵內不能安民,死路一條!說這話的是掌控地方的漢黨。

慈禧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