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春之冬(第3/6頁)

10旅退到綏化進行整頓,槍斃三個逃兵,還有兩個人陪斬。三聲槍響後,有段對話:——還跑不跑了?

——不跑了。

——再跑怎麽辦?

——一樣。

——和誰一樣?

——和他們三個一樣。

四平撤退引起的逃亡波,持續了很久。

6月25日,東北民主聯軍《自衛報》,刊登的《教育和鞏固新戰士的幾點初步體會》中,有這樣一段:老戰士對新戰士談話時,不要誇大敵人的力量,應該多講我軍有利的地方。如一個戰士在軍人大會上承認錯誤時說:“我聽老同志說四平打仗怎麽厲害,傷亡多少人,我害怕了,所以想跑。”一個班長在班裏說敵人炮火怎麽兇,一炮彈打倒四五個,一個戰士聽後嚇得晚飯都沒吃,黃昏時就和另一個新戰士逃跑了。

新兵逃跑,主要是怕死。老兵和幹部就不那麽簡單了。

趙緒珍老人告訴我,王信圖是山東老八路,打仗很勇敢。當時以為他投敵了,又覺得不大可能。1968年山東來人處調,才知道是跑回家了。23團2營副營長朱鐵武,15歲參加新四軍,槍林彈雨幾十仗,退到西豐時,帶著管理員和通信員投敵了。1949年解放上海被捉住,槍斃了。19團2連一個姓吳的班長,要拉幾個人回家,回不去就投敵。槍斃時,面不改色。

有人失望了:革命沒頭了。

有人絕望了:萬歲的是蔣介石了,坐天下的是國民黨了。

“東總”前指作戰科長王繼芳(47)的形象,頗像舞台、銀幕和熒光屏上風靡一時的那種奶油小生。一副時裝模特兒般的身材,一張白白凈凈、挺討某些異性喜歡的臉。不過,其所作所為卻大相徑庭。

5月18日夜,“東總”前指從梨樹撤退前,發現王繼芳不見了。大家也沒當回事兒,以為他幹什麽去了,還等了一會兒。

兩天後,林彪覺出不大對勁兒了:這敵人怎麽就跟著屁股追,而且這麽大膽、放肆呢?

就在民主聯軍從四平東北、西北和正北分三路撤退時,王繼芳正迎著國民黨走去。他可不是空手去的。從腦袋到挎包,都裝著從實力統計到撤退計劃之類杜聿明求之不得的情報。

幾天後,王繼芳重返梨樹,把房東那個面龐嬌嫩、豐滿漂亮的地主女兒領走了。個把月後,國民黨在長春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還送他一頂“少將參議”的烏紗帽。

他本是個紅小鬼,在革命部隊中長大的。也許是過旱撐起了超體力的負荷,他累了,又遇上個多情的女人,而且也早就該成個家了。這屬人之常情。陽關道也好,獨木橋也好,你就走你的。也許是一時想不開,糊塗,動搖。這樣的例子也不少。你仍可以和你所愛的人,去自食其力。這樣,在後來的“階級鬥爭”和“文化大革命”中,可能受審查,批判,戴上幾頂帽子。若能挺住,今天也會重過人的生活。可他不,他旱就準備好了那麽多“禮物”,臨走還問有沒有什麽新情況。他要用曾和他一鋪炕上打呼嚕,一口鍋裏攪馬勺的戰友的血,染自己的頂子,鋪一條榮華富貴的前程。

1949年秋天,二野在重慶把他抓住了。四野派架飛機把他載到武漢,審訊後槍斃了。據說,那個喝松花江水長大的白白胖胖的女人,一直跟著他,也沒有什麽政治背景,就是愛上了這個一副好衣服架子的男人。

他害了那麽多曾經和他一樣的人,也害了自己,還害了一個女人。

輕易不贊揚誰的林彪,曾贊揚“東總”情報部門:能頂得上一個主力縱隊。

一個王繼芳能頂多少敵人呢?

9月25日,東北局在《關於準備粉碎敵人進攻的指示》中說:必須立即嚴格審查幹部戰士的成份,堅決清洗壞人。(48)

總參謀部原副總參謀長閻仲川老人,當時是“東總”作戰科參謀。一下江南時,5師在靠山屯打了勝仗,林彪讓他去了解情況,總結經驗。還未趕到,敵人增援上來了,5師撤了,他被隔在敵後。5師沒見到人,家裏慌了神,以為又跑了一個。他帶著兩個騎兵通信員繞了一天一夜趕回來時,有人正在查他的档案。

高秀成老人講得更有意思:撫順撤退後,營長高占會開小差了,帶著管理員、通信班長和通信員跑了,騎我的馬。營長開小差了,教導員有責任,這沒說的。師裏領導(老人是講了姓名的)卻非說我知道不可,是故意放走的。我和營長是老鄉,關系也挺好,可他要跑誰知道呀!把我“下放”到鐵嶺一個兵站當站長。四平撤退那個亂勁,師找不到團,連找不到營。我那個兵站也沒人管,大概認為我旱跑了。兵站加上一個宣傳隊,男男女女100多人,就一支槍。轉哪轉哪,也算老天爺照應,在東豐找到了部隊。哪知道領導還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