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黑土地之狐(第2/7頁)

不公平的“球賽”

從蔣介石到他的士兵,都說共產黨搞“人海戰術”,好像共產黨“犯規”了,以多淩少,欺負人。

任何體育競賽都有規則。球類比賽最重要,也是常識性的一條,是雙方上場人數必須相等。拳擊台上,不但不能兩個打一個,還對運動員的體重做出規定,分成各種級別。

可在黑土地這個競技場上看到的,幾乎全是另一種情景。每次戰鬥,共產黨上場的“運動員”,總是超過國民黨。少則兩倍、三倍,多則四倍、五倍,甚至七倍、八倍。這確乎有失“公道”。

可戰爭不是體育比賽。孫子說:“兵者,詭道也。”豈止是“詭道”,簡直是殘酷、殘忍之道。成吉思汗允諾士兵,攻下城池後,可以隨意淫殺搶掠。人類進步到40年代,廣島、長崎兩聲巨響,不分男女,不論老少,全吃了原子彈的大鍋飯。戰爭絕不是慈善事業,所以就沒有麽什規則可言。戰爭只有勝負,不擇手段地取勝——勝者王侯敗者賊。

在戰爭的競技場上,總能以多打少,那是指揮員的水平。

也是人心——你國民黨能發動起那麽多人參軍參戰嗎?

而在雙方兵力相當,或是少於對手時,仍能以多打少,那就不僅是水平,而是天才了。

要以多打少,就要集中兵力。要集中兵力,就要走。要多走,快走,不分晝夜地走,頂風冒雪地走,不吃飯、不睡覺地走,拼命走。

四渡赤水後,埋怨毛澤東盡走“弓背路”,要把部隊拖垮了的林彪,在雙城那個四合院的青磚地上踱著步子,一封封電報飛向各個縱隊。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忽進忽退,把部隊支使得顛顛跑,團團轉。那情景好像不是打仗,而是行軍大競賽,看誰走得多,走得快,然後得金牌、銀牌或銅牌。

林彪說:“不要怕疲勞而累死人,因為疲勞而累死人總比慢了而受傷損失小得多。冬季作戰向巨流河前進時累死了人,但不要怕,要忍一口氣,咬緊牙關趕路,這時吃一點虧是有很大代價的,怕吃苦,怕走路,反會犧牲更大”。⑧林彪很喜歡那些走路不要命的部隊。

一些老人說,對於這種大運動量的運動戰,開頭很多人不理解:兔子沒抓著,把鷹累死了。那冤枉路也真沒少走。有時好歹快到地方了,一個電報,調頭雙往回跑。不跑也還真不行。東北鐵路多,大都是國民黨占著。人家增援快,一個師能當幾個師用,火車頭唿哧唿哧幾股煙就到了。走脫被動,走出主動,打了勝仗,再走就痛快了,有勁了。流汗總比流血好。南下打衡寶戰役時,配屬四野指揮的兄弟部隊,開頭也不習慣,後來就好了。

最漫長的道路,常常是通往勝利的捷徑。

“空軍司令”

林彪打仗,經常直接指揮到師。特別是打運動戰。重要戰鬥,重要方向,有時還直接指揮到團。

當年“東總”和四野的秘書、參謀人員都說,林彪的電報,一般都是先師後縱隊(軍)再兵團的順序發出去。署名“林羅劉”、“林羅劉譚”、“林羅趙”⑨,經常是電報發走了,再送給“羅劉”,“羅劉譚”,“羅趙”看。衡寶戰役後期,林彪病了,倒在床上指揮,電報記錄完了,秘書代“林羅趙”簽上名就發走了。

打下錦州後回師打廖耀湘兵團,有的師在哪兒,縱隊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時兵團正在執行第一封電報指示,師裏已經按照變更命令的第二封電報行動了。

兵貴神速,瞬息萬變。按部就班地一級一級往下傳,敵人早跑了。

據說,大將風度的4兵團司令兼政委陳賡,曾風趣地說:在“林總”指揮下打運動戰,兵團司令是“空軍司令”,可以睡大覺。

老人都說,當時人們對林彪佩服得很。對這種越級指揮什麽的,沒有人說什麽。說他“獨斷專行”,是後來的事兒。

有的老人說:指揮錯了,那是獨斷專行;打了勝仗,他是正確的,能說是獨斷專行?

據說,蔣介石也經常這麽幹。東南西北,一個電報發出去,坐在南京指揮戰場上的師團。

同樣是越級指揮,林彪與他的校長幾乎毫無共同之處。這不僅因為校長一個電報,就把前線指揮官搞得無所適從,而學生則統一了部署,爭取了時間,使部隊形成了拳頭。還因為林彪並未大包大攬,而是讓他的部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幾位在黑土地上當過師長、政委的老人說,部隊行軍到達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報告當面敵情。三下江南時,林彪要求20分鐘內就得將下面敵情報告給他。十幾個師,到地方不過個把小時,情況通報就下來了。這就逼著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義仗。一仗下來,林彪6小時內要簡報,24小時要詳報,逼著你總結經驗教訓。把你搞得緊緊張張的,腦子裏一點空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