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保皇會的勤王謀略(第8/21頁)

聞君來,歡喜無極,掃徑久待,消息寂然。十余日後,得島公書,知欲還港,而不竟來,為之大驚。因足下近來軍謀,秘不告仆,仆未敢專制,故不敢請。聞高山言,公等方略,欲取惠州,故驚懼極;尚幸君即來,得共商榷。若遂不來,則無從商之,而君等之策將陷於絕地。是以不能不驚痛欲絕,而旁皇電催也。尚恐別有故不來,今特痛切相告。凡兵事以方略為第一,苟方略少誤,則全局皆敗。……(惠州事敗),前車可鑒,而諸子復欲踐覆轍,則是徒令仆旁皇哭祭,哀賦大招,使人財俱盡而已。諸公雖忠義舍身,仆則愛才如寶,實不欲聽之蹈茲絕地,以覆我人才。且大事豈可再壞?此事得失,仆以生死任之,國之存亡系焉。他日敗後,仆固難任機宜乖誤之咎,而人財兩盡,何能數數起耶?仆與公等義同存亡,實不能塞耳拱手,而坐聽公等傾覆,而任其咎。

迄今經年,西事無緒,東事既泄,復若去年正月創議之時。惟專意閉眼高歌,付之吾子。若足下之秘謀,又必欲踵李之敗輒,而不欲使仆聞,徒令仆想像招魂,籲嗟生祭。……孝高之來,述其所見,及日與粵人士議論,莫不注意於粵,此等貪想,人人同之。而於統籌全局,如何擇地,則皆不及。以力山之奇才,仆日日與言大局,談桂湘,而力意不屬。蓋甚矣,統籌大局之難也。……今甚望與公等統籌之,俾彼此同心,議論定一,乃克省濟。若各行其志,則我等區區數人,亦已焉哉。今日大局舍桂湘外,無從下手。桂湘亦舍脅及省垣,無從下手。若舍是,則惟有人才[財]俱盡而已。若在外府動,而聽督撫坐會垣,以指揮諸將,更無有不破敗者。今日已非弓刀之世,望揭竿相應如洪家時,甚至舍空虛而不計,僅恃桂兵千數百,以攻兵力全盛之區,又犯其州縣,擊其諸軍,則仆誠不知其所終極也。諸君膽勇亦至矣,然當有以統籌之,何必置之無用必敗之地哉?兵有勝於未戰之先,亦有敗於未戰之先者,此類是也。仆固無一能,然於閱歷及地理方略,則於諸公有一日之長,諸公得無笑其誇乎?高山亦言,大眾看地圖,無有及西南一角者,今乃知其非也。尚有許多謀議,非西不謀,望即惠然,無吝爾音,惟恐正月十三日君遂返港,故盡所懷,不能復隱。[84]

據此,康有為與其門人的異議,除東西之分外,還有外府與省垣之別。東事一停,廣西方面的發動之機也日見其微。辦事人無心戀戰。到11月下旬,“若港澳之間,前已令停,粵局但資通信之人耳”[85]。澳門總局的徐勤等人陸續撤離,僅留王覺任、葉湘南、劉楨麟等辦理善後。

實際上,澳門總局辦事諸人在漢口兵敗之初還情緒激昂,日夜密謀糾合長江同志再舉。後來見國內外形勢惡化,感到輕舉難以奏功,便轉而采取慎重態度,僅以養成實力為名聚集力量,暗中放棄起義計劃。[86]惠州起義的影響,不過是保皇會體面下台的借口。停辦東事,早在惠事前已經明朗化。1901年康有為致函港澳總局,言及其中曲折:

一、高之西也,定於正月初間,君尚在庇,特未相告耳。當時以候江來,乃提菽款,黃漢元之與高辦事也,乃高二月四日出坡面約之。高到坡專為向菽提款,當正月四日之前,吾既不知,菽決不提款與高,及高在坡行時,乃函告我,我得函,知無款與桃,乃決撤澳局,是二月廿間也。至令卓匯款與高,是正月十二日所寫之書(君親見高所寫者),當時不知菽、桃、漢元一切也。……

一、君之歸也,與桃相見,言語多不合,桃來書,極憤君,謂破家不足道等語,此誅君之誤也。人至破家極苦,只有慰之,萬無斥之之理。自此桃極怒,及有撤局之事,故怒君益甚。而開端自君與桃言語不諧始,其後桃愈怒,而君亦怒,仆累以書復之。

一、撤局之說去年八月、十二月兩說命行,十二月之書,君所見也。所撤在澳局,欲省費耳。若避難之人,則必養之。辦事固分為二,君誤會以為撤局即停事,至桃大憤。

一、桃來書仆即復之,朱、龔書亦皆復。覆雲緩辦而非停辦,撤局而非停事,其義至明,可安桃心,乃君一切擱之,致桃等以為吾絕彼,彼已絕望,諺所謂趕狗入窮巷,必反噬,宜其謂見康氏必殺也。夫辦事用不用皆可,然無絕人而樹敵之理。他人猶可,我今地位則不能。況彼避難而來,無所歸,又一失此數人,湘即盡失乎?他人絕人無損,仆為會長,一絕之,則一切皆絕望矣。天下無此辦法,彼即極不妥,亦當優容。君是老友,又自南歸,彼已大疑,又累書不復,非絕之而何?宜其無不致也。君謂若與我書,彼亦驕之,既擱書不交,何以復至毆打家叔之事乎?是絕之之所生,而非不復書所能戢其驕至明矣。故一擱書其禍至此。介二叔謂君過烈,亦必有故,若早與吾書,必不至是,而適有漢元、孝高之事,嫌疑遂不可解。然大要在擱書一事,君誤認題目,以為等於外省無賴,故以決絕,絕則一紙書六個字,告以汝事難辦,可去澳足矣,何勞君等如是之苦哉?仆未絕彼,不意君忽為我絕之,天下萬無此辦法。君之至忠,彼之橫絕,豈復待言。而此事辦得極謬,至生此波,今君更以相責,仆亦不能隱,想諒之。局事合眾甚是,同商甚是。至於辦此密舉,萬無眾議之理。澳局多費,內訌如此,惟有撤去一法。[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