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定三鎮

西川的重要性

李純即位伊始,百事待理,亟待解決的政事有很多,如貶黜二王集團後的人事調整、解決沅水災患問題、先皇李適的安葬事宜等。可是正當李純被頭緒繁多的政事纏身之際,有使者從西川帶來消息,西川節度使、南康忠武王韋臯去世了。

韋臯作為李純的堅決擁護者,在李純即位的過程中出力不少。韋臯之所以會支持李純,是因為王叔文當政時,曾經拒絕了韋臯所提出的擔任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和山南西道三川節度使的要求,所以韋臯轉而支持李純。如果當初王叔文答應了韋臯的請求,那麽李純後來在即位的過程中,韋臯會采取什麽態度也很難說,對於這一點,李純心知肚明。

李純同時也明白,韋臯具有擁立之功,如果他再提出擔任三川節度使的要求,那麽李純自己會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同意韋臯的請求,不符合李純決心削藩、強化皇權的願望,但拒絕韋臯必然會刺痛具有擁立之功的功臣之心。現在隨著韋臯的去世,李純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目前對於西川節度使的繼任人選,李純因為政務繁忙還沒有來得及認真考慮。可是此時西川節度副使劉辟卻鼓動部下將領上書,請求以劉辟繼任為西川節度使。

對於劉辟,李純是十分了解的。這個貞元年間進士及第,曾經登上宏辭科的人,因為頗有才幹,被韋臯任命為從事,一路升遷為禦史中丞、節度副使,經常往來於京師與西川之間。當初韋臯擔任三川節度使的請求,也是劉辟轉達給王叔文的,當時如果不是韋執誼相救,劉辟或許早被王叔文斬首了。

對於劉辟的請求,李純絲毫沒有猶豫便給予了回絕,他有心從自己即位後第一個節度使的任命開始,改變數十年來由藩鎮自己決定節度使人選的弊端。所以李純拒絕劉辟後,立即任命禦史中丞袁滋為劍南東道、西川、山南道安撫大使,前往三川宣慰。隨後李純又決定以袁滋為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同時征劉辟入朝擔任給事中。

李純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從劉辟開始,以強硬的姿態對待藩鎮,將藩鎮節度使的任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劉辟早有在韋臯之後割據西川的野心,所以對李純征其入朝的詔令拒絕執行,並開始修繕甲兵,準備以武力抗拒詔命。袁滋走到半路聽到劉辟即將反叛的消息,擔心自己前往西川會兇多吉少,因此一直逗留不進。李純知道消息後十分生氣,下令將袁滋貶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

李純雖然急於解決藩鎮的問題,但他不是莽撞之人,在自己初登大位,很多政務需要處理的情況下,對劉辟暫時選擇了妥協,決定暫時批準劉辟為劍南西川副大使、知節度使事。

對於李純而言,這已經是莫大的讓步。但劉辟顯然並不滿足,而且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太上皇李誦病逝的時候,上疏李純請求批準自己兼任三川節度使。

這麽不合時宜的上疏,讓李純極為惱怒,這等於在公開羞辱李純,於是他堅決駁回了劉辟的無理請求。可是,讓李純想不到的是,劉辟居然不顧他的詔令,向東川節度使李康所在的梓州(今四川三台)發起進攻,準備以武力奪取東川,進而實現自己割據三川的野心。

面對劉辟的公然叛亂,李純當時站在了武力解決還是繼續妥協的十字路口。事實上,無論是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對於李純來講都是個至關重要的大問題。

因為西川對李唐王朝而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甚至可以說唐廷是否能有效控制三川地區,可以影響其國運。

自從唐朝建立以來,雖然三川地區屬於“外府”,但每次京城長安發生緊急情況,三川便成為唐廷君臣的避難處所,這一點玄宗李隆基、德宗李適深有體會。後世的顧炎武甚至將唐朝之所以國祚延續290年之久的原因,歸結為唐朝擁有西川這個避難所,可見三川對於唐廷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如此,唐廷歷來重視三川地區的官員任選。世人皆稱三川乃是“宰相回翔之地”,如果任免得當,三川確實是唐廷避難的堅實大後方。可是正因為三川地區如此重要,而且物產極為豐富,如果為野心家或割據者所掌握,三川不僅起不到朝廷屏障的作用,反而會威脅朝廷的安全,直接影響帝國的命運。韋臯可以在西川幹預京城長安皇位的繼承事宜,便是最好的證明。

另外,從軍事角度來看,三川再往西即是吐蕃,自安史之亂以來,隴右為吐蕃所占,長安經常處於吐蕃的威脅之下。三川的存在,成為唐廷應對吐蕃和南詔入侵的屏障。三川的西南與吐蕃和南詔接壤,如果設官有誤,必然會對唐廷構成極大的威脅。